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多一些“眼下看不見”的政績
下鄉(xiāng)調(diào)研,聞聽群眾對該地一位離任多年的鎮(zhèn)黨委書記念念不忘,因為當年在那位書記帶領下整治的荒山和修建的水利設施,如今已成為當?shù)厝姹夹】档囊?群眾把這些事情稱為“看不見的政績”,并贊不絕口,覺得這樣的政績才是老百姓最歡迎最需要的。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官者,沒有不追求政績的,這是領導職務對其執(zhí)政的內(nèi)在要求。但是,如何追求政績、追求什么樣的政績,卻大有不同。“看不見的政績”,不顯山、不露水、周期長、見效慢,短期內(nèi)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需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地奉獻。因此,不少干部往往不愿去干。相反,一些干部對那些看得見、摸得著、可量化的政績,往往趨之若鶩,迫切想在自己任期內(nèi)盡快干出成績。殊不知,這樣也往往容易走偏,大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shù)男蜗蠊こ?雖然短時間里創(chuàng)造了“政績”,卻也帶來了問題、留下了隱患,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一定程度上講,政績觀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名領導干部的宗旨意識;政績觀也是一把尺子,衡量出一名領導干部的精神高度。每一任領導留下些什么,無不是其政績觀的外在體現(xiàn)。沙桐、林場、木麻黃代表焦裕祿、楊善洲、谷文昌的精神,強拆亂建、政績工程則是一些落馬貪官的標簽。在鏡子和尺子面前,他們的境界、情懷一覽無余,高下立判。然而,雖然政績不必都要“看得見”,但對領導干部來說,要秉持這樣的政績觀,說著容易做著難。或許正因如此,才更需要領導干部多一些勇氣和擔當,堅定理想信念,不忘為官初心,潛心做事、攻堅克難,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潛心做事的干部,群眾一定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同時,各級組織部門也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結(jié)合實際,分析研判,強化對“看不見的政績”的考核。在衡量干部的政績時,要特別注重分辨這些政績是為了個人升遷而為,還是為人民群眾辦事而做;是勞民傷財造場面,還是實事求是做事業(yè);是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還是真抓實干的創(chuàng)造財富。絕不能讓踏踏實實干實事的干部吃虧,更不能讓投機取巧博政績的干部得逞。這樣,才能用好考核的“指揮棒”“風向標”,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干部踏踏實實、兢兢業(yè)業(yè)地安心干事業(yè),多出一些“眼下看不見”的政績,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領導政績 造福百姓“眼下看不見”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