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全國政協(xié)委員:用五大發(fā)展理念講好中國故事
創(chuàng)新:換位思考 國際視野 中西合璧
“用音樂藝術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劉月寧委員一直以來的理想和奮斗目標。作為一名揚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器樂、戲曲文化以及中國其它民間藝術,都是她講述中國故事的方式和內容。
“外國人到中國演出后,如果演奏《茉莉花》,就會讓我們覺得很有融入感。”談到創(chuàng)新對外傳播的理念,劉月寧委員想起這樣一個例子。“同樣,在海外演出,我們常用中國器樂演奏外國音樂,外國朋友們聽了都覺得太親切了!”
“中國的音樂文化,是超越語言不分國界的,值得向世界傳播。”劉月寧委員記得,一次在烏克蘭演奏民族音樂后,一位中年女士拿著一束花兒送到她身邊,被音樂感動得滿眼淚水。“我雖然聽不懂你們的語言,但是聽懂了音樂所表達的屬于全人類的情感。”在她看來,這正是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
楊學義委員認為,這種“小接口、大文章”的方法恰恰是最值得提倡,也是最容易促進雙方融合的。“要想講好中國故事,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劉月寧委員說。
馮俊委員同樣深有感觸。在幫助外國人理解儒家倫理道德時,他會首先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談起。“我會告訴他們亞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注重中庸,在抓住共同點之后,再告訴他們二者中庸思想的不同之處。”
他談到,要胸懷國際視野,并做到換位思考,用比較的方法來講述中國故事,這樣外國人在心理上會非常容易接受。
他認為,傳播中國故事,講述人首先要真正了解中國,并帶有強烈的中國情懷,“這樣心里才會有底氣。”與此同時,還要從對方的思維邏輯、興趣愛好出發(fā),最好要用接地氣兒的純正外國話來講。
“如果是用生硬的說教,外國朋友顯然是接受不了的。”楊學義委員繼續(xù)談到,我們要用事實來說話,多談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從自己的家庭和成長經歷說起,這樣才會有親和力,產生共鳴,拉近彼此距離。
3月10日晚,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馮俊(右一),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劉月寧(右二),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原黨委書記楊學義(左二)做客中國青年網《兩會大家談》節(jié)目。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攝
協(xié)調:青年人要努力寫好中國故事
理解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故事,青年人責無旁貸。
“要講好中國故事,首先是要當好故事中的人。”從山村走向大城市,再走向國外;從農民成長為博士生,再成為大學校長,幾十年來,馮俊委員的人生經歷了“滄桑巨變”。
馮俊委員說:“正因為我是這個故事當中的人物,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所以我講起來才會讓人信服。”
結合自身的體會,三位委員都對青年人提出了各自的期待與建議。
在學校里,劉月寧委員經常主動向學生們學習。遇到事情,她喜歡問問學生們的看法,讓他們幫著拿個主意。“有時候他們的思路比我還要合理清晰。”
“對于青年人,我絕對是有信心的。他們的很多理念,比我們要新。”劉月寧委員表示,“年輕人要心懷信念,愛國愛家,也要愛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盡力追求卓越。”
她認為,社會也要肩負責任,多多鼓勵年輕人,并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機會,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廣闊空間。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全國政協(xié)委員 五大發(fā)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