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師隱姓埋名三十年
“當祖國需要我沖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今年2月,在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現(xiàn)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簡短的話語字字鏗鏘。
上個世紀,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以黃旭華為代表的中國核潛艇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核潛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上馬三年后開工,開工兩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編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中國成為當時全球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從1958年進入核潛艇研制團隊,到1987年以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的身份解密,30年隱姓埋名,黃旭華終于實現(xiàn)了兒時造船強國的夢想。
自力更生造潛艇
“拿著算盤算數(shù)據(jù),上艇設備必過秤”
1958年,我國核潛艇工程立項。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guī)潛艇經(jīng)歷,畢業(yè)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加研究。
中國的核動力潛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潛艇技術復雜,配套系統(tǒng)和設備成千上萬。其中,核動力裝置、艇體結構及艇型等7項難題號稱“七朵金花”。為攻克難關,黃旭華和同事們別無選擇,只能一步一步地摸索向前。
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核動力潛艇艇型是“水滴型”,擁有最完美的流線,摩擦阻力小,水下機動性和穩(wěn)定性好。同事陳源介紹說,當年美國為實現(xiàn)水滴型構造,謹慎走了三步:先把核動力裝置裝在常規(guī)線性潛艇上,同時建造水滴型常規(guī)動力潛艇,在兩者都成功的基礎上,最后結合成核動力水滴線型試驗艇。
中國該怎么辦?是一步到位,還是也要“三步走”?黃旭華大膽提出,“必須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國外已成功地將水滴型艇和核動力結合,就說明這條路切實可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國國力薄弱,核潛艇研制時間緊迫,只能少走彎路……”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使想法變成現(xiàn)實,除了大膽,還要苦干。通過大量的計算和反復論證,黃旭華帶領同事僅用3個月就提出5個彈道導彈核潛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黃旭華又一頭扎進上海交大的試驗室。
黃旭華至今還珍藏著一把“前進”牌算盤。在沒有計算機之前,研制核潛艇的許多關鍵數(shù)據(jù),就是從這把算盤上跳出來的。黃旭華說,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準確,常常是兩撥人一起算,結果一致還好,不一致兩邊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黃旭華還用最“土”的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核潛艇體積狹窄,而裝艇設備和管線數(shù)以萬計,如何知道艇體和設備的精確重量、確保重心穩(wěn)定?黃旭華要求,所有設備都要過秤。在之后數(shù)年的建造過程中,大小設備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計較”使得排水量達4000多噸的核潛艇在下水后的試潛、定重測試值和設計值完全吻合。
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當凝結了成千上萬研制人員心血的龐然大物穩(wěn)穩(wěn)浮出水面時,黃旭華難掩欣喜和激動,一任幸福淚水長流……畢竟是他和同事們,嘔心瀝血書寫了共和國核潛艇從無到有的歷史!
編輯:羅韋
關鍵詞:黃旭華 核潛艇 總設計師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