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脊椎動物蛋白復合物可激發(fā)無疤痕組織修復
科技日報昆明8月15日電 (記者趙漢斌)疤痕是人體創(chuàng)傷修復中常見的副產物,它不僅會影響容貌美觀,還可能導致嚴重的臨床功能障礙。促進組織再生修復、又避免和減少疤痕形成,是人們努力探究的重要課題。1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消息,該所在孔道形成蛋白復合物激發(fā)無疤痕組織修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組織修復是動物生存期間面臨的常見問題。兩棲動物的皮膚承擔呼吸和水鹽平衡等重要生理功能,其創(chuàng)傷修復必須是無疤痕的,以免損害相應的生理功能而造成致命的后果。與人們熟悉的膜受體、離子通道、轉運體等傳統(tǒng)膜蛋白不同,孔道形成蛋白是一類非經典膜蛋白。目前對大量存在于動植物中的孔道形成蛋白的認識,主要集中于細胞毒作用方面,對它們擔負的生理病理功能和細胞作用途徑知之甚少。
此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課題組研究員張云團隊,從云南兩棲動物大蹼鈴蟾中發(fā)現了脊椎動物第一個新型孔道形成蛋白和三葉因子復合物betagamma-CAT,取得了國家發(fā)明專利,他們還發(fā)現該內源性蛋白質機器具有刺激細胞囊泡化生成,在細胞內吞、溶酶體中形成膜通道并調控其功能的特性。最近,課題組高振華等又深入揭示這種復合物具有激發(fā)組織修復的功能。與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表皮生長因子EGF相比,它不僅可通過加快皮膚組織損傷的再上皮化來促進傷口愈合,還具有減輕創(chuàng)傷水腫,促進無疤痕愈合,同時抵御耐藥菌感染的特征。
此項研究,發(fā)現了脊椎動物組織創(chuàng)傷修復的未知蛋白質效應分子復合物及新型細胞作用通路,為深入解析組織再生和修復及疤痕形成的分子病理機制提供了新思路,對研發(fā)新的疾病治療藥物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fā)表在《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會刊》上。
編輯:趙彥
關鍵詞:脊椎動物 蛋白復合物 無疤痕組織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