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勵小捷:文物保護不能沒有社會力量
編者按
這是一群富有理想的人,一群充滿情懷的人,一群極具毅力的人。他們想為自己、為國家、為子孫留下更多的文化遺產(chǎn),為延續(xù)中華民族的文脈盡一份綿薄之力。11月3日,他們中的150位,匯聚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本報合辦的“更多參與、更好保護——首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論壇”上,就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及文保社會組織的發(fā)展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
勵小捷
北大文物愛好者協(xié)會和寶雞民俗博物館共同舉辦“走近文物 閱美中華”文博知識普及展。
志愿者正在向?qū)W生們展示文物修復中的石膏翻模工藝。
記者:基金會和本次論壇都是大力倡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這里所說的“社會力量”包含哪些?
勵小捷:我們所說的“社會力量”,主要是指政府之外的所有機構和個人,就文物工作來說可以界定為文物系統(tǒng)之外的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這其中的社會組織,是在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組織;三類社會組織中,我們又偏重后兩類,即基金會和民間組織。
社會力量參與的必要性
記者:文物保護工作是我國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由政府承擔主要責任;而國家的文物由政府主管、主導的體制在國際上也是通行的。為什么還要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呢?
勵小捷:因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有其不可忽略的必要性。
我國文物資源浩若煙海,保護任務重如泰山。而文物博物館系統(tǒng)的行政、事業(yè)機構設置與承擔的繁重任務很不相稱。從機構設置看,全國省局中只有四個正廳級的文物局,14個單獨成立機構的副廳級文物局,還有13個加掛文物局牌子的文化廳內(nèi)設機構。全國2853個縣中單設文物局的很少,大部分為文廣新、文廣旅或文廣體局,由一位副局長兼管文物工作,還有近三分之一的縣沒有行政管理部門,由縣博物館、縣文管所代行文物行政職能。還有一部分縣連一個文管所都沒有,大量基層一線管理留白。
再看從業(yè)人員隊伍情況,截至2015年年底為14萬6千多人,結構比重上,多數(shù)人員集中在省市文物部門、文保事業(yè)單位和博物館,而基層文管所、縣博物館的人員很少,并且結構不盡合理,專業(yè)人員比例很低。簡言之,我國文物資源的結構是一個正金字塔形,而我國文物管理技術隊伍的結構是一個倒金字塔形。
資金投入的情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由中央財政支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省財政支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經(jīng)費也由本級財政負責,對市縣重點項目有的省會給一定的支持。大量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即普查登錄文物點,責任在縣,但多數(shù)難以落實經(jīng)費,不能進入縣級預算。近年來,省級政府對文物保護越來越重視,文保經(jīng)費投入比較大,國保、省保的保護狀況相對比較好,問題最多的是低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就是11萬余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近64萬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由于地方財力有限,且差距很大,許多文物資源豐富的縣同時也是貧困縣,因此保護投入難以保障,相當多文物保護狀況極差。
記者:那如果國家解決了缺錢缺人的問題,社會力量參與保護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勵小捷:不是的。
人民群眾是文物創(chuàng)造與保護的主體。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個人類思考的終極問題,都與文物保護傳承有關。
山西擁有占全國70%的元朝以前的古建筑,遍布在晉東南的鄉(xiāng)村,這些建筑早已失去原有的功能,也不便用于開發(fā)。但是800年了,那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守護著它們,有的地方還成立了村民理事會,承擔保護的職責。英國北部城市紐卡斯爾市,有一座逾百年的墓園,那里長眠著北洋水師的五位故勇,他們是1887年去英國接船并接受培訓時病故在他鄉(xiāng)的。一百多年了,他們的墓碑倒塌斷裂,情景凋零。正是我們的留學生向使館反映了情況,當?shù)氐娜A人組織主動提出要與我們基金會共同搞募捐修繕墓地。
這些事例說明,文物遺存及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讓一個地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每個人,找到一種血脈相連的東西,一種歸屬感、認同感乃至自豪感。所以,參與文物保護的社會力量,并不單純是一個被需求的客體,而是要積極參與的主體,參與者覺得他不只是付出而且還有獲得,不只覺得是樂善好施而且覺得是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勵小捷 文物保護 社會力量 民族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