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必放大留學低齡化的風險
中國教育在線22日發(fā)布《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發(fā)展趨勢報告》。報告指出,我國留學生的年齡結構正在發(fā)生快速變化,以中學生為主體的低齡留學生發(fā)展迅速。引人注意的是赴美讀中學的小留學生增長強勁。截至2015年11月,赴美就讀的中小學生已經高達34578人,占在美就讀的國際中小學學生的52%,并繼續(xù)保持兩位數增長比例。
相比于龐大的學生群體隊伍,留學生所占的比例還相對較低。況且教育選擇權自由,留學生熱也是市場發(fā)揮作用的必然結果。留學生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教育產業(yè)的競爭力降低,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下降,使得他們通過留學而獲得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當然表面上看是留學生數量越來越龐大,年齡也日益呈現低齡化,但實質上還關系到購買力的轉移,最后造成了“在國內掙錢在國外消費”的既定事實。
將教育作為一種產品,教育投資作為一種購買力的話,那么這種狀況跟“暴買日本”和“血拼香港”一樣,都屬于購買力的外流,從而進一步導致國內消費拉動的趨勢。雖然低齡化留學并不適合每個人,在語言、文化和適應上都有沖突,同時專家也進行了相應的風險提示,然而并不能阻止留學潮的洶涌而來。留學潮的日益龐大,說明已然形成產業(yè)鏈條并日益成熟,并非無理性下的人為推動,也是對國內教育的另一種抵觸。因而,與其不遺余力進行風險警告,不如心存“狼來了”的憂慮,以此為動力加速國內教育改革。若是一味放大留學低齡化的風險與恐懼,就只會掩蓋真正存在的問題,并無助于增強改革創(chuàng)新的動力。
有專家認為,留學低齡化趨勢表明中國高等教育確實有問題,但這不意味著基礎教育就沒有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整個社會對我國考試制度和教育質量比較失望。時下國內的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個性是一種漠視,填鴨式和灌輸式教育讓孩子成了“考試的機器”,“衡水中學”的極端化和高考的壓力,讓“虎爸狼媽”再度回潮。“千校一體、萬校雷同”的現狀下,個性與特長無以得到發(fā)揮與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愿望和訴求得不到滿足。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空間,有條件的家庭便選擇了出國留學的替代方式,并突出了一個“早”字,從而讓留學的年齡越來越低。
相信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出國留學的人數將會持續(xù)增加,從而導致國內優(yōu)質生源的大量流失。事實上也是如此,近年來,國內一些知名學校,在狀元爭奪上不斷角力,采取了各種非正當競爭手段,其實就是影響力下滑之下,生源流失所形成的焦慮。在國內目前尚沒有“一流大學”的情況下,國內高校的競爭力普遍處于劣勢。高校如此,基礎教育同樣也沒有多少競爭優(yōu)勢。
要么看著生源的流失,從而形成更大規(guī)模的留學生隊伍,要么加速教育改革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不但可以讓國內生源回流,還能吸納更多的國際留學生,中國教育才有前途與出路。因而,檢驗一所學校的魅力與吸引力,不在于其“搶”了多少頂尖的學生,而在于其能“吸”來多少優(yōu)質的生源。從國內大學對優(yōu)秀學生的搶,到國內留學生對國外優(yōu)秀學校的爭,兩相比較可謂差異明顯。
教育改革是一個宏大的命題,素質教育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不過具體到行動上卻進展緩慢,尚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當前,對于教育改革并不缺認識,也不缺手段,而缺責任下的措施。留學低齡化其實也是在國內教育改革提供契機和預留空間,當國內教育不再是唯一選擇,以及承載過高社會期望的情況下,其實就等于爭取了一個相對寬容和輕松的機會,無疑給現行教育松綁解套,使他們能夠騰出手來進行教育改革。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要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以迎接挑戰(zhàn)的姿態(tài)迎面而上,改革才能攻艱破難實現質變。(堂吉偉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留學低齡化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