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景點傍名”為哪般
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奪冠,“鐵榔頭”再展威風。就在國人熱議“女排精神”之際,媒體報道湖南岳陽天岳幕阜山景區(qū)將一處名為“頂天立地”的景點易名為“鐵榔頭”。盡管從圖片上看該景點確實與榔頭有幾分相似,仍然引來網(wǎng)友一片吐槽。
借女排奪冠 “蹭頭條”的事,并不少見。 8月21日,鏡頭聚焦女排隊員登臺領獎的那一刻,有人打出“兩漢三國真美漢中”的橫幅,惹得觀眾紛紛質(zhì)疑——只是做出這一舉動的是一位為漢中做宣傳的球迷,人們議論一番也就罷了。相比之下,“景點傍名”是景區(qū)管理者的決定,多少有些官方的意味,因而有人斥之為權(quán)力沖動的典型癥候。
毋庸諱言,這里確實能看到權(quán)力的影子。據(jù)報道,女排奪冠第二天,景區(qū)管理者即向當?shù)馗鞔舐眯猩绨l(fā)出景點改名的通知,并做了一系列相關(guān)安排,“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恐怕沒有向當?shù)鼐用?、游客征詢意見。至于沖動,肯定是有的,否則不會想不到輿論會有怎樣的反應,況且有同省張家界景區(qū)的前車之鑒——2008年 12月,美國攝影師在張家界進行了為期4天的外景拍攝,大量風景圖片后來成為科幻大片《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各種元素的原型。 2009年12月,《阿凡達》在北美上映,票房大獲成功,1個月后,張家界官方將景點“南天一柱”改名為影片中的“哈利路亞山”。消息一出,輿論嘩然。
“前車之鑒”何以難成“后事之師”?在傍名沖動的背后,還有一種焦慮。當下流行所謂“眼球經(jīng)濟”“名人效應”,有人甚至宣稱圍觀就是力量、關(guān)注即能成功。譬如,同是景區(qū),自然景觀各有特色,硬件設施也不相上下,可如果一個地方吸引的目光多,往往就游人如織,讓人大有“一經(jīng)品題,便登龍門”之感,否則,難免門可羅雀。于是,無論是地方還是景區(qū)都有“營銷焦慮”,琢磨如何尋機借力把景區(qū)宣傳好、把品牌打出去,也就不管采取的方式合理不合理、會被點贊還是挨“板磚”。近年來,有地方舉辦番茄大戰(zhàn)、西瓜大戰(zhàn),有地方熱衷策劃以食物為主打的“破吉尼斯紀錄”活動,還有地方為爭所謂的西門慶故里而鬧得沸沸揚揚,無不是其具體而微的表現(xiàn)。
“景區(qū)傍名”折射“營銷焦慮”,“營銷焦慮”導致短視行為。值得追問的是,這種傍名是否能舒緩焦慮,很難說。一是公眾自有判斷,不大會因為景區(qū)傍上名人就高看一眼、熱情點贊,畢竟游山玩水主要是奔著風景去的,而不只是沖著名頭去的;二是公眾見多了傍名現(xiàn)象,也被其中一些坑苦了,不免會對有名無實的事物心生膩煩乃至用腳投票;三是社會也未必認可,如2015年10月23日揚州炒了一份4192公斤的 “世界最大份炒飯”,希望借此把城市及美食進行一次推銷,結(jié)果因為浪費糧食而點爆輿論“火藥桶”,吉尼斯紀錄隨即被取消。
回頭想想,景區(qū)景點改名并非不可以,之所以引起波瀾,還是因為不少人覺得它“丟節(jié)操”“是一種褻瀆”——這多少有些上綱上線。景區(qū)管理者改名的初衷是“向中國女排看齊”“自始至終秉承郎平同志‘鐵榔頭精神’”,只是問題在于生拉硬拽,最終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張永生)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景點傍名 景點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