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那些著名大學的校訓(二)
校訓是大學的名片,展示了大學的價值取向。它雖然只有幾個字或幾句話,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展現了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具有引領未來的功效。
在當代中國,校訓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日?;?、具體化工作中的集中體現。這些校訓,不僅體現了大學“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使命,還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追求一脈相承,更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是一所大學傳承發(fā)展的精神力量。
北京大學的校訓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從此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時代。
蔡元培到校的第一天,當校工在門口列隊向他恭恭敬敬地行禮時,他一反以前歷任校長昂首走過的慣例,脫下自己頭上的禮帽,鄭重其事地向校工們回鞠了一個躬。這一躬讓校工和學生們大為驚訝,也揭開了北大新的一頁。蔡元培在就職演說中,一再向師生強調:入大學是為研究學問,不是為當官發(fā)財。在中國現代大學歷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明確提出以“學術本位”立校的大學校長。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他說:“我對于各家學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并包。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fā)展?!?/p>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首先體現為新舊派別的同臺對壘。蔡元培一開始便著手整頓文科,他聘請了陳獨秀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還兼聘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胡適、馬敘倫等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這些人的思想多數傾向革新,他們組成北京大學的新派;同時蔡元培還聘請了劉師培、辜鴻銘、梁漱溟等人,由他們組成了北京大學的舊派。兩派成員經常唇舌相擊、筆鋒相對,這樣在北京大學形成了新舊學術對峙和相互爭鳴的局面。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還體現在為學生聽課提供自由選擇的余地。不光北大學生,外校學生甚至社會人士都可以自由到北京大學任何一系旁聽,他們不受“守一先生之言,而排斥其他”的“專己守殘之偏見”的束縛?!氨贝笤试S學生自由出入課堂,自由聽課,甚至無需注冊”的自由聽課制度,強化了北京大學的學術討論和思想爭辯的自由民主之風,深刻造就了北京大學的民主科學精神。
經過蔡元培的改革,北大迅速成長為全國的學術和思想中心,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19年前后,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批革新人物和學術大師,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賽先生”),發(fā)起了“反傳統(tǒng)、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社會革新和文學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開展,促進了新思潮的傳播和學術的繁榮,極大促進中國社會的變革,也使北大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創(chuàng)建北方地區(qū)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最初基地。
這一時期,在蔡元培領導下鑄就了北大精神的內核。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這樣評價蔡元培:“以一個校長的身份,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span style="line-height: 22.4px;">文/王彩霞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著名大學 校訓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東北大學 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