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一群“老青年”的心里話
——港澳委員寄語港澳青少年
認識,才會熱愛
龍子明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lián)會創(chuàng)會主席)
今年已是龍子明委員第十一次參加全國兩會了。一如既往,他的《關于加強對香港青年進行國情教育的提案》,洋洋灑灑寫了四頁,幾條建議詳細而規(guī)整。
“我從30歲開始做青少年工作的志愿者,已經做了28年,只要能提提案,一定會和這個內容有關。各種大會小會的發(fā)言,也總是說這些。”說著,龍子明委員仿佛有些自嘲地笑了,“不談這個談什么?”
“我們看到參與香港‘占中’事件的年輕人,多數(shù)是香港回歸后成長起來的,這說明我們的青少年工作應該反思。”龍子明委員總是自豪自己走對了一條路——從2004年開始,在與其他幾位香港熱心人士共同創(chuàng)立的“粵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平臺下,聲勢浩大地組織香港青少年赴內地考察、交流。“開始是我們這些志愿者幫他們組織,后來就都讓年輕人自己干,繁復的組織工作讓他們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
去年“占中”事件中,香港中文大學一位女研究生公開發(fā)表文章《十問罷課為什么》,與支持“占中”者針鋒相對地展開論戰(zhàn)。“那個孩子從讀中學起就參加我們組織的赴內地交流活動。”說到這里,龍子明委員掏出手機,給記者翻看這位女生的照片,如一位父親般欣慰和慈祥。“特殊的歷史造成香港人對國家認識太少,這是港人的悲哀。就如同一個孩子從小離開爸爸媽媽,一下子見面了,融合起來需要過程。其實,本來就是親人,熟悉了,自然就會愛。”
“青少年沒有走入社會,體會不到香港是緊緊背靠祖國內地的。這需要我們引領。”龍子明委員說,“雖然組織他們遠赴內地交流很難,費用也很大,但對于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國家,這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渠道。”
在今年的提案中,龍子明委員提到,應當設立國家級的“青少年國情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港澳與內地青少年交流,同時也要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作用。他建議,在內地改革開放成果顯著的示范區(qū)域設立改革開放示范教育基地或場館,組織港澳學生前來參觀訪問,真正幫他們認識到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道路。這些建議,小組討論的時候,龍子明委員再次說起。
“香港大中小學生加起來超過100萬,每年獲得赴內地交流機會的不超過10萬,而且許多交流都僅限于在珠三角地區(qū)蜻蜓點水般的參觀,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需要大的拓展。”龍子明委員說,“青年工作就是以人來影響人,要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成為愛國愛港的未來接班人,就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付出。”
梁少培委員(澳門童軍總會理事會主席兼澳門總監(jiān)):
在小組討論中詼諧地號稱自己是“老青年”的梁少培委員,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卻是地地道道澳門出生、長大的人。
熱衷于青年工作的梁少培委員,在澳門回歸前,就是內地多個省份的青聯(lián)委員。“雖然本職工作在澳門,但是到祖國內地交流交往的機會比較多,深刻地認識了祖國內地,自然感情也非常深厚。”
“港澳回歸十幾年了,但部分港澳年輕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依然存在問題。”對此,作為“老青年”,梁少培委員坦言自己有些擔心。“我們總說人心回歸,說到底是青年的人心回歸,青年的思維反映著港澳對祖國認同的走向,出現(xiàn)‘占中’這樣的事件,反思的同時,應多方面深入研討、著手改進。”
梁少培委員總也難忘,這些年組織并帶領澳門青年赴祖國內地參加的各種參訪活動。他說,這種“回歸”改變了很多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記得有次去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參觀時,還沒有到,大巴車上就沸騰了。澳門是小地方,沒有工業(yè),先參觀的一個汽車制造廠都讓這些年輕人高興得不得了,更別說這高科技的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了!后來,從酒泉轉赴新疆,一路行駛在茫茫戈壁灘上,他們都受到很大的震撼。”梁少培委員說,那次行程,無論是高科技的基地還是幅員遼闊的疆土,都給澳門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第一次認識了自己偉大的祖國。而現(xiàn)在,那批年輕人已經都長大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成為建設澳門的中堅力量。“相信他們不會忘記自己的那次行程。”
梁少培委員說,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港澳青少年普遍缺乏對國家和民族的認知,這是客觀存在的。“但光憑我們給他們去講是不夠的?,F(xiàn)在科技發(fā)達,信息來源非常多,影響著他們的認知和判斷,還是要讓他們自己回來看看。”梁少培建議,要充分利用內地近4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選擇地組織港澳青年人去游覽參觀,“讓他們作為中華兒女,厘清自己的根,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也應吸納港澳青年參與到國家建設中,“包括當公務員、參與重大項目建設,讓他們體會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從中培養(yǎng)他們與國家休戚與共的情懷”。
梁少培委員表示,港澳青少年工作是人心工程,既需要與時俱進地溝通,更需要滴水成河的耐心,“‘潤物細無聲’方可收到人心回歸之效,心靈契合之境”。
編輯:薛鑫
關鍵詞:港澳委員寄語港澳青少年 多種方式加強與港澳青少年的溝通 內地交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