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潘天壽決沒有一點派性
理性對待“木石圖”
11月26日,蘇軾《木石圖》在2018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拍出了4.636億港元的高價。盡管《木石圖》名氣不小,此次也拍出了驚人的高價,但很難確定它就是一件蘇軾存世的繪畫真跡,畢竟它身上的疑點仍然很多,其真?zhèn)芜€有待研究。佳士得宣傳中稱“《木石圖》是已知蘇軾繪畫中最具可靠性的一件”的說法,藝術(shù)市場評論人牟建平以為,這個結(jié)論有些過于草率武斷了。他希望在《木石圖》天價以外,能更多地關(guān)注藝術(shù)本身,從繪畫角度、真?zhèn)谓嵌龋バ蕾p、鑒別它與蘇東坡究竟有幾分關(guān)系?在熱鬧之外,多一份理性。古書畫的水很深,特別是對待一幅宋代繪畫,還是蘇東坡這樣的千古大家,保持一分理性才是真正的學術(shù)態(tài)度。
“蘇米合璧”難有其二
佳士得拍賣中國書畫部研究者游世勛近日在《美術(shù)報》上發(fā)文說,蘇軾《木石圖》開啟了文人繪畫的先鋒,這件作品最能打動他的部分是它的整體性,在北宋這樣一個中國繪畫的黃金時期,追求的是精致、精謹。但在蘇軾的畫作里,我們反而可以看到另一種輕松與文雅。從這件作品開始,竹子、石頭,甚至一棵枯樹都被賦予了精神意義,開啟了后來的文人畫風潮。他說,當我們細細觀察這張作品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干、濕、濃、淡的變化非常復雜,甚至于順著石頭的勢可以牽扯到這棵枯樹。整個動態(tài)往右邊走了以后,左邊是不是虛掉了呢?他左邊又補上了一些濃墨的小竹子,非常細膩。這張畫是一張包容的、力量向中心集中的畫作。在畫的旁邊,有同時代非常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的作品。米芾的書法作品的不同之處在于細線的走若游絲,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我們只能找到當時宋代四大家蘇、黃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這件“蘇米合璧”,相信在歷史上應(yīng)該很難再找到第二件這樣的作品。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潘天壽 派性 木石圖 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