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養(yǎng)好“驚蟄到春分”這十幾天 打好整年健康基礎
驚蟄剛過,春分未至,小編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系統(tǒng)給大家劃一劃養(yǎng)生重點。專家表示,養(yǎng)好這段時間,可為全年健康打下好基礎!
穿衣需要捂一捂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在這段時間里,要千萬做好防風的準備。
1. 捂頭頸上身全暖和
春捂時第一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頭頸,這樣可避免因頭頸受風寒帶來的不適,如頭痛、頭暈、頸肩脹痛或感冒、氣管炎等。外出時可戴帽子或系一條圍巾,不宜過早穿低領或V字領上衣。
2. 捂手腕心臟舒服
春捂時第二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因為手腕上有我們心經(jīng)對應的神門穴,按照中醫(yī)的理論來說,我們體內(nèi)的元氣循環(huán)會在神門穴經(jīng)過、停留。如果元氣循環(huán)得順暢,身體就好。所以說讓神門穴保暖就能讓我們的心臟更加健康。
七分袖與九分袖的衣服這個時期最好不要穿著,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動時盡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達到拇指根部的長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兒稍微長點的手套。
3. 捂腰腹下肢不麻木
第三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這是因為人的陽氣以腎為本,腎居于我們的腰腹部,那么一旦有風寒侵入人體,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于下部,我們腰部以下的循環(huán)就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xiàn)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
4. 捂小腿腦袋不痛苦
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們的小腿,尤其是小腿外側,這里也是保護陽氣的地方,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氣里會出現(xiàn)頭痛等癥狀,正如老話所講“寒從腳起”所以“春捂”宜下厚上薄。
飲食要清淡平補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蒲昭和:在飲食上,主要應重視如下幾個方面。
1. 飲食“清補平淡”
此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zhì)、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強體質(zhì)抵御病菌的侵襲。宜多吃的食物包括:瘦肉、雞肉、雞蛋、春筍、菠菜、芹菜、牛奶等。初春肝氣盛易傷脾,適量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可以養(yǎng)脾,最好做些大棗粥、山藥粥等食用。
2. 宜多吃時令野菜
驚蟄后野菜多,如薺菜、苦菜、馬頭蘭等,可適當多吃。野菜大多營養(yǎng)豐富,還富含維生素C及有助防病的活性成分。適當多吃,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還能抵御病菌的侵害。
3. 晨起一杯水
初春也是容易“上火”的季節(jié),如遇上少雨干旱,體質(zhì)更易偏燥。此時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飲水可幫助排除毒素,還能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喝水首選白開水,晨起空腹喝點蜂蜜水也不錯,可以幫助排便,清除廢物。另外,像綠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飲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
4. 多吃點梨
驚蟄乍暖還寒,時而也較干燥,人常有口干舌燥之感。我國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但梨子偏寒,老人一次別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如脾胃虛寒及血糖偏高之人,則要少吃生梨。如咳嗽,也可選食蓮子、枇杷、羅漢果等以緩解癥狀。
5. 常吃點抑菌食品
初春,流感、腦炎、腸炎傳染病較多,宜常吃點清熱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蔥、馬齒莧、蒲公英、蜂蜜、綠茶、香菇等,它們大多享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譽。也可生吃荸薺或用荸薺絞汁漱喉,對防治咽喉腫疼、流腦有效。
養(yǎng)腎疏肝健脾胃水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脾胃病專家劉萬里副主任中醫(yī)師:應順乎陽氣的升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1. 補腎水:暖暖腰部
驚蟄,該注重腎水的調(diào)養(yǎng)。腰為腎之府,先將兩手對搓至手心熱后,分別放在腰部兩側,手掌貼著皮膚,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溫熱感為止,每次約200下左右。呼氣時,加做縮肛運動,吸氣時放松。建議常按摩兩處有益健康:
2. 養(yǎng)脾胃:揉“足三里”
說,養(yǎng)胃可揉揉足三里穴(關節(jié)外側向下量4橫指)。按揉時小腿略向前伸,使腿與凳保持約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壓,兩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做1分鐘。
3. 疏肝氣:推搓兩肋
肝氣郁結時候。怎么辦呢?試試疏肝的運動——推搓兩肋法。即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以雙肋部位有溫熱感為佳。
編輯:趙彥
關鍵詞:驚蟄 春分 春捂 飲食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