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推廣新發(fā)展理念是我的使命”
訪全國政協(xié)常委、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
由于全國政協(xié)常委、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年底一直有會,對他的采訪,本報記者曾不抱希望,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厲老手抄了采訪提綱、手寫千余字回復了提問。大師如此,我們何以自處?
年近耄耋,厲以寧給人的感覺不止是矍鑠硬朗,還有另一種精氣神。或者說,在厲老身上,你總能體會到一種使命感。
過去五年,以八旬高齡,厲以寧幾十次奔赴調研一線。深山里、農戶家、職業(yè)學校和企業(yè),一件洗褪色的棉夾克,一副墨鏡,一顆赤子之心,他關注中國經濟的純粹和執(zhí)著,他在政協(xié)委員履職路上的故事,無一不讓人動容……
記者:過去五年內,您最關心的是什么?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厲以寧:作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和經濟委員會委員,在過去五年內我最關心的是農村、農業(yè)、農民的生活是否有較大的改善,農民是否能有效脫貧。在這五年內,我和一些經濟委員會委員,先后到黑龍江、遼寧、內蒙古、陜西、貴州、江蘇、河北、湖南、四川、安徽、廣東等省份,就農村、農業(yè)、農民狀況做了調研。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漢江流域的調研。
根據中央的規(guī)定,為了確保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的水質不受污染,沿漢江的陜南地區(qū)(包括商洛、安康、漢中三個市)一律不準在農田中上化肥、灑農藥。那么,沿漢江兩側的大片農田該怎樣生產呢?我們先后在漢江兩岸的縣域做了調研。例如在西鄉(xiāng)縣,這里不種水稻了,改種茶樹。茶樹是不必使用化肥和農藥的。但種茶樹、茶葉加工需要勞動力,當地的青壯年前些年多半外出打工了。于是各家各戶都寫信給在外地打工的親人,說要改種茶樹了,勞動力不足,快點回來。這里的外出務工人員,長期夫妻分居,孩子無法照看,外出務工者一收到家信,就回來了,茶樹產茶,這里的茶是著名的富硒茶,外銷很旺,于是既增長了茶農的收入,又找到了不用化肥農藥的途徑。
漢中流域的其他縣,也找到收入來源,這就是發(fā)展旅游業(yè),生產手工業(yè)品,還辦起了“農家樂”。
可見,只要動腦筋,農村的困難是可以解決的。
記者:您是以經濟學專家身份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您能否告訴我們,二者結合在一起,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厲以寧:我是53歲、1983年升為教授的。我作為一名經濟學的教授,至今已經34年了。對我來說,教授是我的職業(yè),至今我仍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為博士生、碩士生上課。作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和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委員,我覺得這和我作為一名經濟學家是可以結合的。我在最近五年內,帶領一些全國政協(xié)委員外出調研,我感到各位參加調研的委員都各有專長。他們有些人在企業(yè)工作,有些在政府擔任過多年領導,因年齡關系轉到全國政協(xié)來了。我從他們那里學到很多知識、經驗和心得。
即使從經濟學專業(yè)來說,我偏重在經濟史和經濟學說史兩個專業(yè)。這是因為,我從講師、副教授到教授,教得最多的課程,仍然是中外經濟史和西方經濟學說史。出差調研時,我的經濟學專業(yè)知識顯得不夠用,這也是正常現象,我認為這是我向同行的專家學習的好機會。比如說,有關商品品牌問題、農貿市場問題、中國制造業(yè)振興問題,一同調研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不少人是真正的專家,我從他們那里學到很多知識。這是我感到“到處是學習機會”的例證。
記者:您已經87歲了,像您這樣年齡的長者,同齡人已經去含飴弄孫了,而您還在為中國的改革和發(fā)展建言獻策,我們很想了解您的故事和您的思想。
厲以寧: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十九大報告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幾段話,“發(fā)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fā)展必須是科學發(fā)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
“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過程,發(fā)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這幾段話實際上把新發(fā)展理念講清楚了。因此,作為新發(fā)展理念的研究者,我將牢記著新發(fā)展理念的推廣是自己的責任,邊學習,邊宣傳,這就是我在下一個階段的使命。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全國政協(xié) 常委 調研 光華 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