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三百余拓本勾勒三千年歷史
抵達隋唐,一只腳便步入了楷書的世界。有“隋碑第一”之稱的《龍藏寺碑》,已無魏晉寒儉之風(fēng),在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書學(xué)的遞嬗上影響頗大。進入唐朝,從初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一路直抵中晚唐楷書的集大成者顏真卿與柳公權(quán)?!爸袊鴷ㄊ飞显S多閃閃發(fā)光的名字,今天在這里都可以看見他們的作品?!标惛h(yuǎn)解釋道。
“瀏覽過這里所展示的300多件碑拓,無異于瀏覽了3000多年來中國文字的發(fā)展史?!弊邙Q安說,“在這個學(xué)習(xí)了解的過程中,始終有異彩紛呈的中國書法藝術(shù)之美伴隨著大家。”
小觀眾在欣賞拓本。
秦《瑯邪臺刻石》,清代拓本。
古今溯源,一部文明發(fā)展史
“金石收藏研究從國內(nèi)來看是小眾的,但如果從文化價值的角度來討論,它又是大眾的。”宗鳴安認(rèn)為,舉辦這次“豐碑大碣”展的意義,不只在于研究金石拓本的學(xué)術(shù)與收藏價值,而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拓本背后的歷史故事,挖掘拓本的文化價值,“讀碑刻的時候就是讀古人怎樣說話,聽古人在傾訴他的時代,這比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更真實,更直接,也更可信?!?/p>
縱觀這300多件金石拓本,每一件都如一粒浩海遺珍,背后都藏著一個具體的歷史故事,都煥發(fā)著中國古代文化的光輝。
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開掘的山體隧道——連通秦蜀兩地的漢中石門隧道開通。在“石門洞開”展廳中陳列的“石門十三品”,皆為石門摩崖石刻的杰作。這些拓本不僅記載了開通隧道的艱辛歷程,更展現(xiàn)了古人征服自然的毅力與決心。
刻于東漢永壽四年(公元158年)的《劉平國治路頌碑》與刻于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的《姜行本紀(jì)功碑》,原碑均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內(nèi)。這兩件拓本反映了漢唐兩代是如何為了拓展民族生存空間而篳路藍縷,又是如何為了絲綢之路的繁榮穩(wěn)定而前仆后繼的歷史事件。
隨著絲路的繁盛,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雜糅著漢字和古敘利亞文字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長安開遠(yuǎn)門里豎立起來。碑文回憶了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宰相房玄齡受太宗李世民之命,在長安城西郊迎接敘利亞傳教士阿羅本的往事。在信仰自由的政策下,東羅馬傳教士興建景教寺,傳播福音。作為世界考古史上的四大名碑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所流露的唐人對待外來文化的博大胸襟,時至今日依然深深地撼動著人們的內(nèi)心,值得今人去學(xué)習(xí)、借鑒。
這一件件拓本,一個個故事,一段段歷史,勾勒出一部鮮活的3000年中國文明發(fā)展史。
正如崔振寬美術(shù)館理事長、該展覽出品人崔迅所說:“我們要堅持文化自信,把中華歷代金石拓本上一個個黑白分明的中國故事,連綴成關(guān)于中國文字、歷史、藝術(shù)、文物的壯美詩篇?!?/p>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本報見習(xí)記者 唐芊爾)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拓本 金石 拓本勾勒三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