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訊息書畫訊息
涵養(yǎng)中國美術(shù)原典之《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的經(jīng)典性
《千里江山圖》是我國古畫中少有的鴻篇巨制,作品畫在絹上,高51.5厘米,橫長1188厘米。作品本身沒有作者落款,后世是根據(jù)作品的收藏者、當(dāng)朝宰相蔡京在畫上的題跋,才知道作者是宋代王希孟。
根據(jù)作品繪畫布局的結(jié)構(gòu)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部分。全卷以郭熙“三遠”透視法的平遠觀察視點,顯得遼闊宏大。第一段近景平實,中景綽約,遠景開闊,一條寬闊的河流從遠方涌入,給人一種山水近人,心曠神怡的溫馨之感。在水面分隔之后,畫面進入了第二部分,近峰起伏踴躍,中峰推浪鼓蕩,山勢漸雄;山間樓臺隱現(xiàn),連起一架飛虹廊橋,跨越山水,氣貫彼岸。彼岸蜿蜒而上、依山鋪陳方顯出人間仙境。這已是第三段,山勢如含苞花蕊,簇擁相攜,樓臺如云中仙閣,憑山臨水,江山盛景,人間天堂。此一段山蜿蜒綿長,余音裊裊,竟如人工筑園般精巧回味。隔岸有小舟相望,山腳峰回路轉(zhuǎn),山頭卻是異峰突起,一覽眾山。如果說第三段是畫卷人氣高峰,仙山瓊閣,那么第四段就是山水交響,攝魂聚氣。第三、第四段當(dāng)為全卷畫眼。第四段與第五段是在群峰交錯中的蜿蜒水道相過渡的,無三峽之險,卻有長江龜山、佘山相峙之妙,峰巒相峙,豪氣相銜,畫家把主峰壯美氣勢如巨浪般層層推遠,一浪出去,一峰遞進,其勢向中遠景傳送,一抹濃重的遠山把氣勢托住,作者匠心之妙,嘆為觀止。開闊的江面向遠山腳下浩浩遠去。在第五、六段相鄰處,遠、近景山勢平緩,如平沙漠漠般遼闊,山高水長,天光明媚,在舒緩的島嶼上,一峰兀立,宛如響鼓雷鳴,與敦實有力的起首相呼應(yīng),收官收得氣壯山河。10米長卷大開大合,氣勢恢宏;起承轉(zhuǎn)合,銜接自然靈動。每一段點景人物姿態(tài)自然,每一片樹生動率意,千姿百態(tài),與工筆細寫的亭臺樓閣、舟船橋渡形成鮮明對比。
此畫卷首有清乾隆帝御題:“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從弗多皴。可驚當(dāng)世王和趙,已訝一堂君與臣。易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diào)鼎作何人?丙午新正月御題?!鼻∫簧掠?萬首詩,數(shù)量幾乎等于《全唐詩》,但無一首留得住,他還好在歷代名畫上亂題亂寫,往往破壞了畫作的布局。但他主導(dǎo)的《石渠寶笈》編撰,對保護整理古代繪畫是有貢獻的。卷尾除蔡京題跋外,還有元代書畫家溥光和尚的題跋:予自志學(xué)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shè)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dāng)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云。??闯P?,相信不會是溥光一人的感受。
有專家認為,此卷水是南方的水,滋潤平和,作者畫水的筆法細密平和;山卻是北方的山,峭拔聳立,畫家勾皴有力,設(shè)色雄麗。宋徽宗講究以詩入畫,深入觀察、體驗生活,立意要高,出筆要精到。曾傳說他考問學(xué)生,皇家園林的仙鶴從低墩子邁上高墩子是先邁哪只腳的?正是在如此嚴格的訓(xùn)練和指導(dǎo)下,少年王希孟才會有如此成就。
這件作品解放后曾分別于建國初、20世紀80年代、和建國60周年三次展出,每次間隔近30年。著名美術(shù)史論家、中國人民大學(xué)責(zé)任教授陳傳席說他曾經(jīng)對比過最近兩次展出的情況,覺得后面那次畫面比前面那次暗淡了,作品不拿出來展未必就是最好的保存方法。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千里江山圖 涵養(yǎng)中國美術(shù)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