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高鐵網絡訂餐是便民改革也是商業(yè)策略
近日,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7月17日起,鐵路部門在各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所在地的27個主要高鐵客運站,推出動車組列車互聯網訂餐服務,引進社會品牌餐食,為旅客提供更多品種、口味的餐食服務。屆時,動車組列車出行的旅客,可以通過12306網站、手機APP等方式預訂,既可以訂所乘列車餐車供應的餐食,也可預訂沿途供餐站供應的社會品牌餐食。旅客訂餐成功后,鐵路站車服務人員會把餐食送到訂餐旅客指定的車廂和席位。(7月12日新華社)
高鐵試行網絡訂餐、送餐到座,這一便民新舉措著實可說誠意滿滿。在連年吐槽天價盒飯、心塞味道之后,如今高鐵乘客終于有望迎來新選擇。之所以會發(fā)生如此改變,固然與公眾經年累月的呼吁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或許還得歸因于鐵總自身服務意識、市場意識的提升。此外,隨著乘車實名制以及相關移動端應用的成熟,客觀上也使得高鐵豐富供餐形式具備了條件。這種種因素疊加作用,共同促成了高鐵網絡訂餐的推出。
其實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高鐵網絡訂餐都可算是多贏之舉:乘客得到了更多元的就餐選擇,餐飲企業(yè)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市場,而鐵總在收獲輿論好評的同時,經濟層面想必也是只賺不賠。眾所周知,過去高鐵上的盒飯雖然定價高昂,但銷量有限,因而并沒有創(chuàng)造太多的收益。如今,高鐵方面轉換經營思路,變自有餐飲、自己經營為開放合作、許可經營,單憑從中所收取的特許費、進場費想必也是可觀的。
就此而言,高鐵推行網絡訂餐既可以看作是惠民改革,也可以理解為是某種生意策略。這其中,夾雜了公共服務、經濟效益等多種考量……有鑒于此,公眾理應調整好預期,對高鐵網絡訂餐所謂“物美價廉”不要抱有過度期待才是。考慮到“特許經營”給餐飲企業(yè)造成的成本增加,考慮到服務人員“送餐到座”的增值服務——這兩個顯而易見的加價環(huán)節(jié),或會導致乘客的最終訂餐價格會高于市場行情。
所以,即便是同為網絡訂餐,高鐵上的價碼很可能還是要“貴出一截”。當然了,“貴”并不必然就意味著不合理。關鍵是高鐵方面能夠設定合理的目標利潤,能夠以公開透明的機制招標招商。只有在這些方面都做到無可指謫,終端定價才具備足夠的道德合法性。在很多人看來,高鐵網絡訂餐是其回歸公益屬性的應有之義,但事實上將之理解為高鐵深度商業(yè)開發(fā)的一次嘗試或許更為妥當。以市場規(guī)則、市場模式體面地追逐利益,這是高鐵今后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作為一種公共出行工具,高鐵所構成的消費場景有其特殊性。而隨著高鐵網絡訂餐等一系列新舉措的推出,這一原本封閉、僵化的細分市場,正明顯加快了自我變革的進程。對此,公眾自然樂見其成,卻也有必要警惕可能的新問題、新風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訂餐 網絡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