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讓病人有尊嚴地離去 80歲生命“擺渡人”談臨終關懷
高高飄揚的傳奇旗幟
周克明之所以對農村癌癥晚期病例介入臨終關懷,源自他心中始終無法忘記的一幕。
幾年前,周克明到養(yǎng)馬鎮(zhèn)農村調研,看到一名瘦骨嶙峋的老人躺在透風的屋內,緊咬被子,兩手抓扯,用頭撞墻……聽著“嗚嗚嗚”的哀號聲,老伴眼淚直流,“癌癥,痛得沒法。”“即使走到生命最后,也要讓他們感到沒被拋棄、沒被放棄。”那一刻,時年76歲的周克明下定決心。
周克明找到簡陽市民政局,要來當地農村癌癥患者的情況。“有2000多人啊!”他說,這件事“非做不可”。
對中小城市和農村來說,臨終關懷幾乎是空白。2012年,周克明向四川省衛(wèi)生廳(現四川省衛(wèi)計委)申請科研立項,在簡陽市農村開展終末期癌癥病人臨終關懷研究,簡陽由此成為全國率先在農村開展臨終關懷的縣級市。
“你圖啥?課題還是自籌經費。”不少人勸周克明,“農村臨終關懷科研價值不突出,也改變不了患者的命運,費力不討好。”
“讓患者能無痛苦地離開,讓他們感受到國家和社會還在關心他們,社會價值遠大于科研價值。”胸外科主任醫(yī)師張同欽是周克明的“大徒弟”,最了解老爺子的想法。
為干好這件事,周克明把頭發(fā)染得烏黑。“我這把年紀,這樣去開導,才能讓病人看到希望。”
外科醫(yī)生陳焬說,老爺子做人一絲不茍,做事追求完美,一輩子如此。“他做了1萬多例手術,沒出過一起差錯。”
白手起家組建外科、腫瘤科,在四川縣級醫(yī)院中率先開展食管癌、肺癌、胃癌、結腸癌等根治手術,發(fā)表論文70余篇,打破縣級醫(yī)院醫(yī)生不能評正高的先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周克明早已是簡陽市人民醫(yī)院的傳奇。
如今返聘回到腫瘤科,周克明依舊是每天最早到崗的醫(yī)生,上門診從不限號,一天平均診斷70多位病人。
歲月,讓周克明放下手術刀,但他作為簡陽人民醫(yī)院的一面旗幟,依舊挺在最前面。
編輯:梁霄
關鍵詞:絕癥 癌癥 農村 死神 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