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海棠書齋,冬日里盛滿閱讀溫暖
開辦近3年,每年舉辦講座沙龍上百場,吸引眾多讀者走近國學
位于西城區(qū)萬壽公園內(nèi)的海棠書齋為周邊社區(qū)居民提供了一處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公共閱讀空間。記者 孫戉攝
海棠書齋位于西城區(qū)萬壽公園內(nèi),冬天來臨的時候,門前海棠早已凋謝多時。但推門進入后,屋子里洋溢著濃濃暖意,熱愛閱讀的人們,讓這里充滿了勃勃生機。西城區(qū)雙槐里社區(qū)本月獲得第六屆書香北京·北京閱讀季十大閱讀示范社區(qū),而海棠書齋正是該社區(qū)的閱讀活動場所。
小而美的空間
處處藏著驚喜
海棠書齋共有300平方米,入口處,毛筆字書寫的11月份公益活動海報前常常站著讀者,《世說新語》講座、《水彩藝術(shù)》講座、《尋找中華文化的足跡》講座、《千年書法》講座,一周至少有一場。
陽光照進書齋,斑駁的光影落在老人們正在閱覽的報紙上。住在附近的居民趙先生已是85歲高齡,他咧嘴笑著說,“我天天都來看報。”依墻而立的有一排書架,書是西城區(qū)第二圖書館贈送的。
推開里間的門,則是另一番溫暖場面。正在舉行的《世說新語》講座已進入到第二講,遠遠近近的聽眾都趕了過來,大家一起沉浸在歷史人物、故事中。“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國學教師趙老師旁征博引,借古講今,聽眾聚精會神。大家的心交融在了一起,兩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環(huán)顧四周,社區(qū)閱讀空間布置的處處雅致。多寶格樣式的書架里,放著線裝書。墻上掛著書法作品,端莊不俗。房間里還有個大茶桌,而角落里有一架鋼琴,它并不是擺設(shè),時不時會有人彈奏。
這個房間里面還“藏”著一個小房間,這是個小小的閱讀間,淺藍色方格沙發(fā)、擺放茶具的棕色小茶桌、藍色的小柜子、隨意擺放在書架上的書,還有綠色的小臺燈,營造出安靜悠閑的家庭書房氛圍。
這還不是書齋的全部。移步二樓,在一個大型條案上,鋪著大氈子,斑斑駁駁的墨跡證明了它的真實身份,這是書畫愛好者的天堂。他們寫寫畫畫,在此不斷進行。
工具間改成書齋
經(jīng)費靠個人投入
就在3年前,海棠書齋還是萬壽公園的一個工具間,雜亂、陰暗,擺滿了鐵釬、掃帚、除草機等。北京工商大學藝術(shù)與傳播學院教師趙俐至今清楚記得這一景象。
趙俐從小跟上過私塾的爺爺長大,學過《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她有了孩子以后,她的國學“基因”滿血復活,而她的女兒從4歲起就能大聲誦讀《弟子規(guī)》。志趣相投的朋友看在眼里,競相把孩子交到趙俐手里,讓她栽培。
趙俐原本在自己家中帶這些孩子學《大學》《中庸》《論語》,但她教學有方,名聲在外,“私塾”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恰逢萬壽公園改造,西城區(qū)園林局就立馬兒想到了她。趙俐的“私塾”路線圖也由此起了變化。經(jīng)過一番實地“考察”過后,她很快拿出了一個詳盡的改造方案。她認為,既然叫萬壽公園,就應(yīng)該注入中華傳統(tǒng)孝禮文化。
趙俐為此個人投入30萬元,一桌一椅一花一草,都是她親自挑選、購買的。座椅是雞翅木的,茶桌是紅木的,全部從高碑店定制。從小學畫畫的她,更將自己的審美意趣注入到書齋的每個細節(jié)。
過去一年,海棠書齋舉辦了100場公益活動,都是圍繞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進行。為了維持書齋的運轉(zhuǎn),書齋自近三年前開辦以來,實行公益+會員制的運營模式,比如趙俐開辦的一些國學課程會收一定的費用。即便這樣,書齋要想長期運營,單純靠她個人的投入,還是非常艱難。
但趙俐想把海棠書齋模式復制、推廣開來,讓更多的人親近國學。她甚至設(shè)想,公園里如今閑置不少會所,都可以利用起來,成為一個個美好的閱讀空間。
一旦走進書齋
讀者不想再離開
如今的海棠書齋,講座聲、討論聲、琴聲日日不絕,有了一大群忠實讀者。他們說,一旦走進來,就不想再離開。
有一位叫蘇曼的公司白領(lǐng),她在此堅持參加各類讀書活動已有兩年多。之前跟著老師完整讀過《史記》,此次她要跟著學完二十多講的《世說新語》。“過去我對國學經(jīng)典了解不多,語文課本里選什么就讀什么。”但隨著蘇曼閱歷的不斷豐富,她發(fā)現(xiàn)自己很想讀些古文,只是古文對她而言還是晦澀,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了海棠書齋。“一本國學經(jīng)典,老師不是從頭學到尾,而是以人物為中心,通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后人評價等等,把這個人物很飽滿地呈現(xiàn)出來。”
李明今年64歲,老師講過的關(guān)鍵點,他一筆一畫地記在一個筆記本上。講座開講之前,他一拐一拐走進來,這是幾年前患腦梗落下的后遺癥。李明從上小學起是班里黑板報組骨干,在東北建設(shè)兵團當過通訊報道員,那些大幅標語都是他的手筆。他說這輩子就沒離開過文字,“得病后,我沒法參加體育活動,寫個字都用盡了力氣。”即便這樣,從書齋開門那一天開始算起,李明幾乎天天都來報到,這里有條案、有氈子,他會重操舊業(yè),春節(jié)前給大伙兒寫“福”字,平日也會練書法。而當天的報紙,他也會翻翻。以前看過的書,再從書柜里取出來讀,《古文觀止》、唐詩宋詞都是他的菜。
賈麗潔今年72歲,她記的筆記密密麻麻,干凈整齊。她照顧病中丈夫十幾年,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她決定走出家門,尋求一些精神上的支持。書齋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天地,過去她的印象中,書法講的是橫平豎直、提筆蘸墨,但這里的老師說,書法首先是漢字,再是記錄,還要講究速度,更要有美感。“這顛覆了我之前的觀念。”賈麗潔說,年輕老師帶著老年人更新觀念,讓她感到很開心。每天出門,賈麗潔都隨身帶著速效救心丸,但她的心情卻是快樂的,海棠書齋改變了她的人生觀。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海棠書齋 講座沙龍 國學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