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現(xiàn)場頭條書畫現(xiàn)場頭條
《清明上河圖》身世傳奇
中國畫里,哪一幅最有名?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同意,就是《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上的陸完題跋。
上海世博園區(qū)中國館內(nèi)的動畫版《清明上河圖》。
日前,湖南衡陽退休老人馮樹元歷時12年雕出樟木立體鏤空《清明上河圖》。事實上,圍繞《清明上河圖》的各種再創(chuàng)作幾乎每天每時都在發(fā)生。而作為創(chuàng)作源頭的真跡《清明上河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故事。
1. 數(shù)不清的《清明上河圖》
你知道嗎?這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幅《清明上河圖》,僅僅是全球各大博物館中收藏的,稱得上是文物珍品的《清明上河圖》,就有幾十種乃至上百種之多。
在由北京故宮研究人員參與編纂的《清明上河圖:珍藏版》一書中,列出了這樣的清單:中國大陸有十件、中國臺灣有十件、日本有十一件、美國有六件、歐洲有六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五件。
而這些都是有名有號的文化珍品,實際上,歷朝歷代中,以《清明上河圖》為名的畫作,更不知有多少幅!
熱愛《清明上河圖》研究的日本作家野島剛說:“畫卷的形式,以東西向的河流作為主體,描繪兩岸繁華的街景。比較夸張地說,只要是符合這樣的條件,什么樣的畫都可能冠上《清明上河圖》的名銜。換言之,與其說《清明上河圖》是單一繪畫的名稱,不如把它想成這是一種繪畫的類別,更容易理解。”
《清明上河圖》是描繪一條河兩岸的情景。其實,《清明上河圖》畫作本身也是一條河,歷朝歷代中,無數(shù)同名的作品形成了一條河流,它事實上成了古老中國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部分。
那么,這樣一條河的源頭在哪里?也就是說,《清明上河圖》最早的畫作在哪里?它的作者是誰?它還在不在世間?如果在世間,它又經(jīng)過了怎樣的傳承經(jīng)歷?
2. “沒有錯,就是它!”
很久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不甚了了。很多人甚至認(rèn)為,這個源頭早已失傳,它已不在世間了。
這原本也很正常,中國有很多名畫,它的原本都已不在,留下來的只是后人的摹本或仿本。
1950年8月的一天,位于沈陽市中心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的前身,于1959年改名)的倉庫里,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化處研究室研究員楊仁愷,像往常一樣進行他的工作。
那是新中國成立不久,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得以騰出手來整理長年戰(zhàn)亂中遺散的文物。而東北是一片富礦,當(dāng)年在偽滿洲國政府垮臺后,從偽滿洲國政府流出了大量繪畫和陶瓷到市場上,甚至有“東北貨”之稱。而楊仁愷的工作,就是鑒定、甄別人民政府搜集上來的這些“東北貨”。
這天,楊仁愷的面前擺著三個畫軸,收集它們的工作人員用文字注明,它們都叫《清明上河圖》。
這毫不奇怪,正像我們前面所說,中國的《清明上河圖》太多了,楊仁愷見這類東西也見得多了,絲毫不會給他的內(nèi)心帶來什么波瀾。
打開第一幅,一看就是低劣的贗品,幾乎毫無價值。
打開第二幅,楊仁愷內(nèi)心興奮起來,有點血液上沖的感覺,“一看就是好東西”。楊仁愷憑借豐富的書畫鑒定經(jīng)驗,認(rèn)為這是明代的作品,品質(zhì)相當(dāng)好,有可能是明代大畫家仇英的真跡!當(dāng)然,這還不能馬上判定,先選到“收藏”這一邊吧。
第三幅,還會有驚喜嗎?畫面徐徐攤開,楊仁愷突然“背脊感到一陣涼意”,他不由得大叫一聲“就是這個!”
各個時代的中國繪畫具備了各自特色,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偏好的筆法和顏色。楊仁愷一眼看出,這是宋代的繪畫。直覺告訴他,這很可能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
當(dāng)然,判斷《清明上河圖》真跡,絕不是一個人的直覺那么簡單,要經(jīng)過很多專家的大量考證、論辯。這個過程是很復(fù)雜的,我們就只把結(jié)論告訴讀者吧。
如果非要鉆牛角尖,大約還不能百分之百地說這就是《清明上河圖》的源頭真跡,但是專家們已經(jīng)獲得一致意見了,“沒有錯,就是它!”
楊仁愷那一天的工作也因此名留青史。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清明上河圖 身世傳奇 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