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探秘三星堆
1986年青銅大面具出土場景
大立人出土場景
青銅立人像
三星伴月
斗轉星移,中國換了人間。
20世紀50年代,成立不久的新中國萬象更新,神州大地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在四川,連接成都和重慶的重點工程成渝鐵路開始施工。
施工中,工人們多次在沿線挖到大量文物,于是,西南博物館在鐵路沿線進行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文物收集和清理工作。
剛剛上任西南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的馮漢驥,把月亮灣一帶的古代遺址劃進了重點關注的區(qū)域。
馮漢驥是中國最早培養(yǎng)的考古和人類學家之一,他曾在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考古學家李濟邀請下回國,參與了殷墟等多個重點文物遺址的挖掘工作,在“三星堆”遺址的挖掘歷史上,他亦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1955年,馮漢驥派學生王家佑到廣漢展開廣泛的田野調查。王家佑注意到了月亮灣“廣漢遺址”不遠處的三星堆——當時,三星堆是當?shù)仡H有名氣的一處景觀。
三星堆是三座長約數(shù)十米至百米、高約5米至8米,連結成一線的土堆。關于三星堆這個名字的由來,在當?shù)剡€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說玉皇大帝從天上撒落三把泥土,落在了廣漢的湔江之畔,形成了三座大土堆,突兀地立于平原之上,猶如一條直線上分布的三顆金星,故名三星堆。在牧馬河對岸,有一高出周圍的弧形臺地,富于奇想的人們將這片臺地起名為月亮灣。三星堆與月亮灣隔河相望,形成了廣漢八景之一——三星伴月。
燕道誠的家就在月亮灣。王家佑在燕家住了許多天,關系相處得很融洽。在王家佑的一再鼓勵下,燕道誠一家將家藏的玉璋、玉琮、玉釧、石璧等文物貢獻出來。在田野調查中,王家佑又走遍了燕道誠家所在的牧馬河一帶,采集到一些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片標本,他推測月亮灣和三星堆都是古蜀國的文化遺址。
“這是第一次將月亮灣和三星堆兩個小區(qū)域作為一個大的文化體系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察。”段渝說。
1963年,針對月亮灣地區(qū)的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考古由馮漢驥再一次啟動。
事實上,馮漢驥對月亮灣遺址寄予的期望,遠超過工程施工前的“搶救性發(fā)掘”。他想在這里找到的結果,可能會動搖當時中國主流歷史學界的習慣思維。
段渝介紹,黃河流域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中國人稱黃河為“母親河”,正是源于此。當時史學界的主流看法是中國文明一元起源論,即黃河流域的夏、商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唯一起源地,中國的其他文明只是夏文化或商文化的傳播,或其分支。
馮漢驥知道月亮灣遺址與古蜀國的淵源,如果能夠證明月亮灣遺址是早期中國文明的代表之一,就可以給中華文明的起源增加長江流域這條線。這就是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和多元一體發(fā)展格局理論。
四川大學考古系教授馬繼賢參與1963年月亮灣遺址發(fā)掘時還是個實習生。他回憶說,當時選擇的發(fā)掘點在早年出土玉石器的燕家院子附近,因為估計這里堆積可能比較豐富,同時,他們還對月亮灣的土梁子做了解剖,想看看它是否是城墻,測繪地形圖時把范圍擴大到包括所有土埂在內的近五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包括了三星堆。
“雖然當時條件所限,發(fā)掘面積十分有限,但它畢竟是自上世紀30年代玉器發(fā)現(xiàn)以后,在月亮灣進行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發(fā)掘。當時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遺跡和遺物,發(fā)掘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馬繼賢說。
這次田野考古結束時,馮漢驥站在月亮灣高高的臺地上,遙指著對岸的三星堆,對馬繼賢他們說出了一句極為精確的預言:“這一帶遺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國的一個中心都邑,只要再將工作做下去,這個都邑就有可能完整地展現(xiàn)于我們的面前。”
許多年后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事情證明,馮漢驥的預測是完全正確的,雖然他本人并沒能看到古蜀國大門完全打開的那一刻。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陷入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混亂之中,馮漢驥寄予厚望的月亮灣遺址發(fā)掘工作完全停滯。
1979年,《四川大學學報》上登載了一篇名為《記廣漢出土的玉石器》的論文,對月亮灣遺址的性質、年代和附近三星堆遺址的關系等等學界爭論最多的問題一一做出了論述。論文署名馮漢驥,加著黑框——兩年前,馮漢驥已經撒手人寰。他的學生們遵其遺愿,整理遺作,完成了這篇論文。
其中,馮漢驥提出兩個重要的觀點:一,廣漢遺址的年代是在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二,由出土文物的形制推測,古代蜀國的統(tǒng)治者早在西周時代就有了和中原相似的禮器,再一次說明四川地區(qū)和中原悠久而緊密的歷史聯(lián)系。
馮漢驥生前對廣漢遺址的數(shù)次發(fā)掘,雖未能證明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卻為厘清黃河、長江兩個流域文明的關系,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其實,距離馮漢驥1963年的挖掘點僅僅600米外,就是后來震驚世界的三星堆祭祀坑,然而,他卻遺憾地和這個重大發(fā)現(xiàn)擦身而過。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三星堆 三星堆祭祀坑 三星堆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