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加速 大學校長還會有副部級嗎?
改革方向是取消行政級別,但過程漫長
其實,高校取消行政級別不僅在綱要中有所體現,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y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yè)單位法人治理結構。
這是對高校“去行政化”的剛性要求。某種程度上,高校全面取消事業(yè)編制對走職稱路線的教師影響不大,直接受影響的是大學的校長和相關的行政人員。
在我國,高校是有行政級別的,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等高校的校長是副部級,常務副校長是正局級,副校長是副局級,高校一些行政部門的領導和二級分院的院長是處級。
教育部網站顯示目前教育部直屬高校共有75所。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其中有20多所高校的校長是副部級。現實的問題是,當高校全面取消編制,高校的校長是否還有“副部級”?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改革校長”之稱的北大校長林建華對解決高校行政化的問題提出了更為直接的建議 :“如果能夠把級別去掉是最好的,如果真是去掉了,那對于去行政化肯定是有好處的。”
但是,由于目前部分高校是教育部直接管轄,很多是直接任命的干部,這些校長的副部級別難道真的要取消嗎?
在楊宏山看來,是否取消校長級別取決于組織制度的具體安排,可以按照現行制度給大學確定一個級別,也可以沒有明確的級別,制定一個彈性化的對接規(guī)則,讓校長的個人職業(yè)流動,可根據個人領導力和業(yè)績,對接體制內的不同行政級別。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則認為,在一個時期內,高校領導的級別可能還會有,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改革總的方向是事業(yè)單位應該淡化官本位色彩,不應該有處級、局級、部級的劃分,這種做法跟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對立的。因此,改革總的方向應該是取消行政級別,我估計這個過程會比較長。”
高校行政人員的晉升通道在哪里?
高校全面取消事業(yè)編制和級別之后,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高校內部大量的行政人員出路何在?
在楊宏山看來,高校的行政人員尤其是黨、團組織人員規(guī)模較大,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其工作力度和人事配置,是其他任何組織所不能比照的,像北京的‘985’‘211’大學的行政干部、黨團工作人員的規(guī)模都不小,這些人的教育背景都很好,到了處級崗位后,再往上晉升的通道一下子會小很多,大學的副校長和部門領導大多從教授隊伍中產生。
“這些人本身很能干的,高校也需要這方面的優(yōu)秀人才,只有解決好他們的職業(yè)發(fā)展通道,才能讓去行政化改革真正推動和落實下去。如何為這一群體提供晉升激勵,這是高校去行政化面臨的一個現實困境。”楊宏山說。
記者查閱人大官網,除了教學的40個院系之外,黨群組織有11個,行政部門有25個。僅學校辦公室,就內設秘書科、文書科、綜合聯絡科、信息科、黨務科、行政科6個科室。
另外,北大的行政職能部門也有31個之多,加上工會和團委,共33個。清華的行政部門和黨群組織有40多個。
一般而言,“級別”在我國的干部調動和干部配置中,尤其干部在不同單位之間進行調動時,是很重要的一個標尺。如果不去行政化,行政人員走的是行政級別路線,他的整個職務和職級的晉升通道都會比較完善,即便在本校難以進步,調任他校或進入黨政機關晉升自是合理通道。但是,一旦去行政化,這些原來帶有級別的行政人員,只有崗位、職務,沒有了級別,他們的晉升和激勵通道在哪里?
楊宏山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建議:推動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可在內部提供大量的中高層經理人員崗位,在高校與其他公共部門的行政人員之間形成職業(yè)流動機制。“當然,未來采取一種什么樣的評價機制和標準體系進行對接,這需要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
編輯:曾珂
關鍵詞:高校去行政化改革 去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