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居住在這里的數(shù)萬青山區(qū)居民,大部分都曾是武鋼職工,他們的孩子,在武鋼下設的幼兒園讀到高中,隨后通過技校或者子承父業(yè)的方式進入武鋼,“鋼城”人的生老病死,和龐大得幾乎無所不包的武鋼緊密關聯(lián)在了一起。
對于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能成為武鋼工人,是非常自豪的。一位武鋼工人告訴記者,他初中畢業(yè)時,想考武鋼的技校,當時報名的人數(shù)竟達7000人,然而最后錄取的只有約340人,競爭激烈堪比如今的“國考”。
回想起當年的武鋼,張師傅的眼里充滿光彩:“當時,只要你穿著武鋼的工服,別人都很羨慕,走在街上都是很有面子的。”
鋼鐵效益最好的上世紀90年代,武鋼的福利之好簡直可用令人咋舌來形容。一位老工人告訴記者:“一年四季,我們都有發(fā)不完的水果,米面糧油,甚至有兩個月,我們還發(fā)了雙倍工資。那時,哪家要有兩口子在武鋼,全家五六口人的吃喝都不愁,就連一些時髦的電器,武鋼人都可以比其他武漢人更早用上。”
工人身份帶來的榮耀,工資福利帶來的誘惑,促使當年無數(shù)人通過頂職(比如父親退休兒子頂上)、托關系、考技校的手段進入武鋼,而早一輩的武鋼人,往往能在一個崗位上待到退休,安享晚年。張師傅身邊大部分的親戚和朋友都是武鋼職工:“我哥哥、姐姐家的孩子都在武鋼上班,大家也都愿意去武鋼上班,畢竟那時,在武鋼工作就意味著有了鐵飯碗啊!”
沒落
一個穿著背心的老漢問記者:“要招工嗎?”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失望地擺擺手走了。
今年3月,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在兩會期間表示:未來武鋼在武漢本部的產(chǎn)能將會逐漸減量,從目前的1800萬噸,壓減至1500萬噸甚至1000萬噸。
在離開之前,張師傅自己也明顯感覺到,武鋼的效益不如以前:“以前我們收入算高的,福利也還可以,但我走之前,好多年都沒有發(fā)過東西了,有的時候,連年終獎都沒有。”
對于如今年輕一輩武鋼職工,生活變得有點艱難:“我侄子現(xiàn)在每個月也就拿兩三千元,有些年輕人還要還房貸、車貸。”
如今走在曾承載三代武鋼人記憶的鋼城街道上,很多建筑,包括歷史悠久的“紅房子”,都有一個碩大的“拆”字。記者詢問小賣店店主,哪里可以找到武鋼下崗工人,店主一臉驚訝地笑道:“這不到處都是嗎?你到紅房子那一塊隨便找個年紀大的,或者小區(qū)門口的保安,保證是!”
走進“紅房子”,老人們?nèi)宄扇壕墼谝黄鸫蚺疲闷娴卮蛄恐哌M來的年輕人,一個穿著背心的老漢問記者:“要招工嗎?”
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失望地擺擺手走了。
逃離
“我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動作,周圍總是同樣的人,幾十年都干同樣的工作,我覺得挺沒意思的。”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