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真相與謊言——南海仲裁案鬧劇出籠始末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題:真相與謊言——南海仲裁案鬧劇出籠始末
新華社記者凌朔 楊定都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公布了所謂“最終裁決”。這一惡意裁決完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是一張充斥謊言的廢紙。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持續(xù)42個月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仲裁庭拋出的這紙裁決,把這場縱曲枉直的鬧劇唱到了聲嘶力竭的地步,在極不光彩中收場。
這一紙無效裁決既不可能改變南海“舊格局”,也不可能開創(chuàng)南?!靶卢F(xiàn)實”,只是留下了一筆用偽規(guī)則破壞國際法治、破壞地區(qū)秩序的劣跡。
劇本: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
2013年1月,菲律賓提請仲裁,15項仲裁事項可簡單歸納為三類。針對這三類仲裁事項,中國外交部2014年12月7日受權發(fā)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逐一予以反駁:一、只有首先確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才能判斷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利主張是否超出《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允許的范圍;二、南海部分島礁的性質和海洋權利問題與主權問題不可分割;三、中國在相關海域采取行動的合法性基于中國對有關島礁享有的主權以及基于島礁主權所享有的海洋權利。
表面上,菲律賓提請仲裁事項條條緊扣《公約》,是尋求仲裁庭依據(jù)《公約》作出相關認定和解釋;實質上,仲裁內容的核心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和海域劃界問題,前者不屬于《公約》調整范圍,后者已被中國于2006年的排除性聲明所排除。簡而言之,菲律賓提請仲裁的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是菲律賓試圖借助法律手段非法侵占中國島礁主權及海洋權利的政治野心。
仲裁庭沒有理會中方立場主張,于2015年10月底裁定對菲部分訴求擁有管轄權,使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精心編織的政治謊言正式披上了法律的外衣,堂而皇之地以“國際法治”的形式在世界輿論中發(fā)酵。
舞臺:一個縱容狼奔豕突的仲裁庭
南海仲裁案解決不了南海問題。相反,仲裁案本身存在的嚴重法理缺陷注定其只會加劇南海問題的復雜性和難解度,不但有損國際法的公平公正,破壞地區(qū)安全秩序和對話機制,還將嚴重威脅《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
1945年以來,全球范圍內共形成5萬多份各類條約,這些條約共同構成了國際法的重要淵源?!赌虾8鞣叫袨樾浴罚ㄒ韵潞喎Q為《宣言》)是南海地區(qū)法律和規(guī)則秩序的基礎,是當前處理南海相關問題的重要依據(jù)。仲裁庭一路推進仲裁直至出臺“最終裁決”,完全沒有顧及《宣言》等已經建立的國際法規(guī)則,沒有顧及正在發(fā)揮作用的地區(qū)對話機制、平臺與框架,強行把《公約》強制凌駕于受國際法保護的既有和平對話框架之上,構成了對國際法的傷害和對地區(qū)和平對話機制的損害。
2006年,中國依據(jù)《公約》第298條作出排除性聲明,將涉及海域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等方面的爭端排除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之外。排除性聲明不是《公約》可有可無的附屬物,而是《公約》解釋和適用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仲裁庭無視中方排除性聲明的內容,強推仲裁程序,實質性剝奪了《公約》賦予締約國行使選擇權排除特定類型爭端的權利。
對自身的法理缺陷視而不見,對中方的多次聲明聽而不聞,對仲裁案的負面影響心不在焉,仲裁庭一路猛跑,以推進程序為借口,為了裁決而裁決,不僅枉法不公的“病灶”將使其在今后的國際法判例學中成為反面的經典,而且還讓原本平靜的南海成為各種域外野心狼奔豕突的舞臺。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南海仲裁案 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