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貧困生再認定看話費,不必急著反對
學校既要給貧困生真正的人文關懷,也要避免扶助資金被浪費和濫用,這就不能采取偷懶的辦法,而應扎扎實實地做好動態(tài)管理。
近日,江蘇大學學生工作處正式公布了對4463名貧困生話費調查的大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有21人被“摘帽行動”取消了貧困生資格,還有32人從家庭經(jīng)濟特殊困難降級為一般困難。
對此,有人大感不解,貧困生就不能多打電話?還有人認為學校此舉過于苛刻,缺乏人文關懷。
其實,不必急著反對。對比以前乃至今天仍在執(zhí)行的若干貧困生認定標準,江蘇大學的做法是有一定進步的。在不少地方和高校,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認定,仍在沿用一些不切實際的辦法。比如有學校仍把購買電腦作為一種高檔消費,而沒有考慮到電腦已成一種學習必備工具的現(xiàn)實。還有許多學校把飯卡消費作為評判標準,這實際上也不科學。
江蘇大學采取話費調查的方式,本身是為了做到“精準扶貧”,這個出發(fā)點沒錯。從統(tǒng)計方式上,學校對貧困生話費情況也進行了較全面的摸底,發(fā)現(xiàn)手機月消費在1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數(shù),超過150元的人數(shù)為64人,僅占1.43%。隨后,學校還對一些話費較高的同學進行調查,確實因特殊原因話費超出的學生,并不會被取消貧困生資格。這樣做,相當于照顧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則,而不是蠻橫無理地“一刀切”。
不過,這種做法本身也有一定缺陷。比如江蘇大學要求學生提供的僅兩個月的話費記錄,雖然調查對象的普遍性有了,但數(shù)據(jù)采集的完整性稍顯不夠。因為這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偶然性。比如有人湊巧這兩個月電話打多了一些,而有人湊巧打少了一些。這樣就可能出現(xiàn)“漏網(wǎng)之魚”,也可能造成誤傷。實際上,可能有些貧困生某個月打電話確實多了,但又說不出口,比如談戀愛了、家里有了急事等等。那樣的話,取消貧困生資格,看似有理,但其實會給學生帶來傷害。
在貧困生認定與再認定問題上,一方面要照顧到真正的貧困生的心理感受,不應采取過于極端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不能依賴于單一的評價和考察標準,避免出現(xiàn)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結果。近年來對貧困生的補助范圍有所擴大,這是好事。畢竟,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就該應補盡補。與此同時,不妨借助大數(shù)據(jù)提高精準度,以發(fā)揮貧困生扶助機制的最大作用。比如通過對學生各類消費情況的綜合分析,或可更加充分地掌握貧困生的總體情況。
真正的貧困生,其消費水平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而濫竽充數(shù)者,也很難長期掩飾下去。學校既要給貧困生真正的人文關懷,也要避免扶助資金被浪費和濫用,這就不能采取偷懶的辦法,而應扎扎實實地做好動態(tài)管理。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貧困生 話費調查 貧困生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