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誰在攪動紫砂壺市場風云
說起2015年藝術市場的關鍵詞,毫無疑問“紫砂壺”將不可或缺。從年初“紫砂泥禁采令”謠言四起,到年中上市公司“中超電纜”子公司“中超利永”1.04億元購買顧景舟28把名家紫砂壺,引起業(yè)內軒然大波。再到年末北京東正拍賣公司將顧景舟一套茶具拍出9200萬元的高價,導致“一把不到百年歷史的壺是否價值近1億”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大討論。紫砂壺可謂在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出盡了風頭。
身為鏈接藝術品與資本市場行業(yè)資訊的橋梁,上海證券報藝術資產一直都對紫砂壺在藝術品和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保持著高度關注。近日,本報記者多次前往 江蘇宜興,走訪多家紫砂壺泥料廠、紫砂壺工廠、紫砂壺商店及大師工作室。通過多方采訪調查,記者力求通過“管窺見豹”的方式多方面展示一個迅速在藝術品市 場中崛起的單項品種,試圖在紫砂壺身上尋找到攪動資本市場風云的秘密。
小小一把紫砂壺,為何能夠讓藏家在拍場一擲千金?如何能夠牽動相關股票“聞風”漲停?宜興,中國陶都,吸引記者一探小壺里的大乾坤。
紫砂壺的三次“黃金年代”
宜興是我國的“陶都”,同時也是我國非常著名的紫砂壺產地。宜興的陶文化是我國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玉器、青花瓷、宣德爐等傳統(tǒng)工藝 美術品類,紫砂壺算是歷史較短的一類工藝品。無論是不是宜興人,都明白在改革開放甚至90年代之前,紫砂壺只是在普通商店里銷售的實用器和工藝品。
宜興紫砂壺開始于明代正德年間,彼時它雖然造型優(yōu)美,顏色典雅,但還是流傳于太湖周邊的實用品,明清兩代是瓷器迅速發(fā)展時期,宜興紫砂壺的制作 技術雖得到飛速發(fā)展,但由于流傳范圍較小,并未成為收藏投資的主要品類。中國近代史上連綿的戰(zhàn)亂,更使得紫砂壺這種“雅士文化”下才能發(fā)展的小品類艱難生 存。這種情況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有所改觀。
新中國成立后,紫砂壺迎來了發(fā)展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據(jù)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副廠長時建明對記者透露,由于戰(zhàn)亂使得從事紫砂壺制作者只有五十 多個人,其中十幾位為技藝嫻熟的老藝人。在政府的扶持下,老藝人成立了合作社,開始了紫砂壺的生產,顧景舟等一代宗師也被聘為“技術輔導員”。這時期砂質 優(yōu)良,精品迭出。這時的紫砂制作工藝可以說的紫砂制造工藝能夠流傳到現(xiàn)在、發(fā)揚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開放后,宜興紫砂工藝廠成功改制。一家國營企業(yè)的關閉換來了如今七百多家大大小小的民營、私營、股份制甚至中外合資的紫砂廠。而此次改革也 極大地調動了紫砂壺從業(yè)者的積極性。上世紀80年代后,由于兩岸關系的改善,來自臺灣地區(qū)的收藏家發(fā)現(xiàn)了宜興紫砂壺這一片未被開發(fā)的處女地。大量臺灣收藏 家爭相對優(yōu)質紫砂壺的購買極大的帶動了紫砂壺制造業(yè)的良性發(fā)展。當時靠紫砂壺發(fā)家的宜興人初步嘗到了甜頭,由此紫砂壺也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期。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到2005年以前,由于臺灣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陷入停滯以及兩岸關系幾經(jīng)波折,紫砂壺一度在宜興變得無人問津。2005年之后, 隨著民眾生活進入小康,江浙一帶更是再度興起“茶文化”,紫砂壺再次“由冷轉熱”。此次也恰好迎來了紫砂壺全行業(yè)中小企業(yè)改革,多家國營紫砂工廠轉制成股 份制或者民營企業(yè)。根據(jù)宜興陶瓷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史俊堂的介紹,現(xiàn)在宜興的紫砂廠規(guī)模在億元以上的就有八家,5000萬以上的有二十家,這些紫砂廠每年給宜興 帶來2000多萬的稅收收入。由此,紫砂壺行業(yè)迎來了屬于他們的第三次“黃金時代”。
宜興黃龍山紫砂泥“點石成金”
和中國其他的工藝美術品種青花瓷、景泰藍、鼻煙壺不同,紫砂壺之所以一直未被“熱愛山寨”的中國其他地方人以及“善于學習”的日本人破解,而由 宜興市所“壟斷”著,就在于宜興丁蜀鎮(zhèn)黃龍山特殊的紫砂泥乃紫砂壺唯一的原料供應地。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宜興也曾派出過一批優(yōu)秀的紫砂壺制作大師援助全國其 他地方建設紫砂壺工廠,結果不言而喻,其原因也是宜興紫砂泥的無可取代性。
2011年,央視曾經(jīng)以新聞調查的形式報道過宜興紫砂泥行業(yè)“亂象”,這使得宜興紫砂泥第一次被外界所關注。一時間,“宜興紫砂泥還有20年可挖”“如今90%的低價紫砂壺都含有有毒化學配料”之類的報道充斥報端。
“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紫砂泥越來越少是事實。”宜興市松華紫砂泥研究所所長吳松華對記者說,“但紫砂原料問題被某些人擴大化了,也是不爭的事實。”
吳松華說,過去紫砂泥幾百塊錢一噸,現(xiàn)在2萬元、3萬元、5萬元一噸。簡直是“點石成金”。作為和紫砂泥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吳松華每年要研究 數(shù)十種各地泥料。他說,改革開放前,宜興的紫砂礦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采集,當?shù)剞r民也來挖紫砂礦。“為了競爭,當時的紫砂原料價格開得很低,幾百塊錢一噸。但 后來,由于大量開采,紫砂礦挖到了地下水,這讓紫砂原料采集成本加大。一些紫砂廠出現(xiàn)了虧本現(xiàn)象,就連總廠都因為虧本而停了下來。”后來,大紫砂礦井被承 包給了農民,采用露天方式開采……緊接著,出現(xiàn)了囤積紫砂泥現(xiàn)象,有人一下囤積了好幾千噸紫砂泥。
為了抬高紫砂泥價格,囤積了紫砂泥的人便放出風聲:宜興紫砂泥沒有了。這是炒作,宜興不缺紫砂泥。“我的觀點是,既然黃龍山能挖出好的紫砂泥, 那周邊山上挖出來的也應當是紫砂泥,它們開采更方便點,只是質量稍微差一點。”吳松華說,其實周邊山上開采的紫砂泥就可塑性差一點,添加一點化學原料進去 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當記者將“用添加化工原料后的紫砂泥做出的紫砂壺泡出來的茶是否有毒”這一問題拋給吳松華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時,他們都表示這是以訛傳訛。
“央視曾經(jīng)曝光了紫砂花盆里有化工原料,宜興相關部門為此曾經(jīng)收集了大量資料進行了檢測。”作為當時檢測的直接參與者,徐秀棠表示,“我們收集了很多資料,然后交給質檢局。事實是,紫砂壺泡出來的茶完全合格。”
“和青花瓷、金銀器相比,紫砂壺含有的所謂‘有毒物質’非常小,央視所說的紫砂壺本身化學藥劑含量超標是不科學的,要以泡出的水為準,而不是紫 砂壺為準。如果按照紫砂壺為準,那么青花瓷、金銀器、玻璃器沒有一個含量不超標!”吳松華對記者也表示,檢測標的與方法的不同,導致了對外傳播的結果不同。
徐秀棠表示:“對于懂紫砂壺的人來說,檢測結果讓壞事變成了好事,現(xiàn)在,對紫砂泥原料提出了一些規(guī)定,比如:含鉛量不能超標并被列入了相關條 例。”徐秀棠說,當時,他們還做了很多測試,比如,用紫砂壺泡100℃的開水,看看是不是會釋放出有毒物質?結果顯示,適當加入化學元素并不會對人體產生 危害。現(xiàn)在檢測部門的檢測報告顯示,允許使用適當化學原料。因此,絕大多數(shù)市面上見到的紫砂壺,用來喝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大師壺造假的三個層次
盡管“紫砂泥稀缺”的謠言一直被有良知的從業(yè)者否認,但紫砂壺價格能抬升到如今的位置,和宜興特有的“大師”職稱認定體制有著獨特關系。
紫砂壺歷來按人定價。明清時期留下來的紫砂壺基本屬于文物范疇,并不存在相應的市場。如今可以被交易、收藏的壺,基本上遵循了價格隨作者職稱遞 增的原則。然而這樣的定價體系必然會導致各種仿冒出現(xiàn),對于一個日漸火爆的藏品市場來說,沒有假貨幾乎是不可能的,紫砂壺市場也不會例外。
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目前擾亂紫砂壺行情的“李鬼”大致分為三類:“高仿壺”“槍手代工壺”和“機器壺”。其中,“高仿壺”是自紫砂壺誕生以來就存 在的。一般來說,就是有紫砂陶藝大師制作了一把壺,其他紫砂陶藝人用比較精彩的手段,比較接近的材質,私刻大師的印章蓋上,然后仿冒。有些制壺高手仿冒的 水平還很高,比如民國時期一些高手專門高仿明清時期的名家壺,為了追求逼真效果,工夫越練越深,反而自己的水平也練上去了,如今就連“高仿壺”也成了藏家 追捧的精品。
“高仿壺”后是“槍手代工壺”。“‘高仿壺’是高手仿大師,而‘槍手代工壺’則是‘徒弟’仿‘師傅’,但是以師傅的名義賣壺。”國家級工藝美術 師劉軍華說,“‘槍手代工壺’其實就是做壺的人自己替自己的作品作假。按照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方式,一個紫砂陶藝人,即使再勤奮,一年最多也不過做50把壺, 事實上更多的紫砂陶藝人為了保持自己的作品水準一年往往只有3-5把壺問世,市場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大師壺供收購呢?但是在高額的利潤驅使下,極少數(shù)大師也 不免為其所惑。”
“高仿壺”和“槍手代工壺”都還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是危害最大的當數(shù)“機器壺”。據(jù)宜興紫砂工藝廠副廠長時建明介紹,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立紫砂 合作社的時候,制壺名家顧景舟就曾經(jīng)為此事和別人發(fā)生過爭吵。傳統(tǒng)的紫砂壺制作,要求紫砂陶藝人使用手工的工具制作,像供春當年僅憑一把茶勺就做出了樹癭 壺,因此一把好的茶壺應當是純手工制作的。可是顧景舟發(fā)現(xiàn)隨著科技進步出現(xiàn)了水流轉盤,利用轉盤一個身筒很快就能搞定。
顧景舟覺得很荒謬,不同的人,手感不一樣,做出來的壺也不一樣,如果使用勻速轉盤,轉出來的身筒都一模一樣,一個壺究竟還能保留多少個人風格? “顧老當年還只是考慮到了個人風格問題,未曾想到,如今假冒顧老的‘機器壺’已經(jīng)在不少店面乃至拍賣行上登堂入室,誆騙外行人的錢財。”時建明如是說。
期待行業(yè)發(fā)展細水長流
據(jù)了解,目前在宜興共有紫砂陶藝人員3萬多,紫砂作坊數(shù)千家。目前的行情是,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從10萬元起價甚至上百萬元,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 作品一般是5萬到十幾萬元,再往下的工藝美術師,價格由幾千到上萬元不等,最低級別的工藝員,作品往往在200-500元之間。而沒有任何職稱的紫砂陶藝 人,一把紫砂壺的批發(fā)價基本上不會超過100元,和100萬元一把的紫砂壺沒有任何材質上的區(qū)別,但價格卻相差萬倍。
但除了極少數(shù)能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大師”,本報記者所接觸的大部分宜興紫砂壺從業(yè)者卻并不希望如今“瘋長”的紫砂壺市場繼續(xù)“失控”下去。一 名紫砂壺店主就對記者表示,“以往幾千元一把大師壺時,市場正常流動,來宜興的人都愿意買一點。如今很多‘大師壺’連我們都不知道真假,賣出去的時候我們 心里沒底,高昂的價格客戶也不會買賬。如今宜興滿大街都是賣‘大師壺’的,看起來很熱鬧,然而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在江蘇省工藝美術師許臘美看來,“紫砂壺,不管再怎么強調它的藝術水平,首先它得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它是用來喝茶的一個壺,它的使用價值是非常 明顯的,這一點就和書法、畫乃至瓷器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如今許多現(xiàn)代陶瓷都失去了實用價值,但紫砂壺的第一要求永遠是可以喝茶。失去了這個前提,紫砂壺就 是去了所有的價值。”
價格越貴,業(yè)內人士反而越擔心。這種荒謬的事情卻實實在在地在宜興紫砂壺從業(yè)者心中存在著。“錢可以促進一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也可以毀了一個行業(yè)。”宜興陶 瓷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資深紫砂壺藏家賈明對記者表示,“紫砂壺價格飛漲帶來的‘假大師壺’問題到現(xiàn)在都是無解的。我只能說要靠紫砂陶藝大師們的道德自律才能 解決問題。或者你在全中國振臂一呼,買過顧景舟的藏家舉手,然后一舉手發(fā)現(xiàn)買過這樣壺的藏家有好幾千,這樣才會發(fā)現(xiàn)顧老當年無論如何也做不出幾百把壺。”
“其實有些沒有任何職稱或者職稱低的制作者的壺,其式樣做工都相當精到。”賈明總結道,“說穿了,其實紫砂壺作為一個工藝品,它的制作工藝并不 復雜,想要做好一把壺,也不是難如登天的事情。關鍵是你怎么看待壺背后的藝術附加值的問題。我們其實也不希望市場都來炒作紫砂壺,這種‘揠苗助長’式的資 本運作會讓宜興紫砂壺走向一條釜底抽薪的道路。有‘普洱茶’‘和田玉’‘鈞瓷’作前車之鑒,對于宜興紫砂壺,我們還是希望它能聚沙成塔,細水長流。”
編輯:陳佳
關鍵詞:誰在攪動 紫砂壺 市場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