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銀行在中國:流行零花錢租畫概念
來源:中國企業(yè)報 記者:江雪
2014年12月30日,被冠以“國內(nèi)第三代藝術銀行”的廣州“藝術銀行”,在中國財富藝術館掛牌。“只租賃不買賣”,對于“第三代藝術銀行”的這種經(jīng)營模式,藝術圈內(nèi)的人們更是褒貶不一。
流行“零花錢租畫概念”
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有了“典當行”的2014年,普通人希望得到一件珠寶、手表等奢侈品,就沒那么難了。
這里的商品一般都比大型商場的專柜產(chǎn)品便宜30%左右。
2014年12月,當國內(nèi)“第三代藝術銀行”終于落地時,公眾對這個“藝術品商鋪”還是充滿了好奇。
日前,創(chuàng)辦發(fā)起人江因風在接受某媒體訪問時,再次給出了解釋:“廣州的藝術銀行,主推零花錢租畫概念。”
“零花錢,讓公眾感受到了當一回小朋友的快樂”。1月28日,廣東一位剛剛退休去西班牙旅游的畫家對《中國企業(yè)報》記者說。
事實上,就在廣州“藝術銀行”收獲了第一批意向簽約藝術機構小洲藝術區(qū)、喬十光美術館和收藏家陳必昌、藝術家鄭寶成時,廣州“藝術金融服務中心”也開張了。
早在2006年,上海市文化發(fā)展基金會和徐匯區(qū)共同籌建的“公共藝術銀行”被稱為第一代;而此后在北京成立的墻藝術中心屬于“第二代”;“只面向機構租賃油畫、國畫與漆畫等藝術品”的廣州藝術銀行屬于“第三代”。
一位50歲的書法愛好者在微信上表示:“我今天寫了20幅字。或許我的作品也可以走進藝術銀行,未來的租賃模式,我支持。”
“從文化建設的歷史使命看,這個舉動是有著深刻意義的。”某位高校藝術學院教授對記者發(fā)表了觀點。
就在臺灣富德國際拍賣股份有限公司推出“2015年春季拍賣會”消息的1月26日,北京首都體育館里那些愛曬太陽的大媽們笑呵呵地回答記者:“我有零花錢,可以租到早些年間天津楊柳青的年畫嗎?”
收藏品細分市場成新寵
藝術家們,會像小孩子得到零花錢那樣開心嗎?他們知道,在瑞士,90%以上的人“內(nèi)心住著一個藝術家”。他們每年至少參觀一次藝術展。他們的幸福指數(shù),偏重于對藝術生活的向往。
也是在2014年11月,山東第一家藝術銀行——艾達藝術銀行項目成立發(fā)布會在青島威斯汀酒店舉行。在艾達藝術銀行行長王強眼里,艾達集團美國總部派來“發(fā)言人”與 40多家國內(nèi)外主流媒體代表見面,足以證明中國市場對于艾達集團的重要性。
艾達集團也感覺到了中國富商對于“拍賣名畫”的熱情。但經(jīng)驗豐富的他們,已經(jīng)開始細分這個市場的各類需求。
用收藏實現(xiàn)文化理想,表達自己“一種刻骨的文化訴說”的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微博],有能力在自己的中式庭院辦公室擺放徐悲鴻的《醒獅圖》。
這樣的收藏家,自有大拍賣行為其服務。江因風想著的卻是 “市場嚴重飽和過剩,畫廊和美術館積壓大量的書畫、雕塑、紅木家具”。他聽到很多畫廊老板說:“藝術品也是商品,都是藝術家們的心血之作,不應該沉睡。”
而在歐洲,頂級藝術院校畢業(yè)生的作品只需要100美元。
早在2012年,漢庭酒店創(chuàng)始人就寫文章談過挑選酒店房間裝飾畫的心得。他希望有服務公司可以提供各類風格的裝飾畫,像換花木那樣,把不同藝術品展示到酒店大堂或者商務套房,提升連鎖酒店的文化品質(zhì)。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
藝術品走進平民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多可能性會瞬間“爆發(fā)”。
1月28日,《藝術戰(zhàn)爭》平臺透露,繼藝術電商哈嘿和藝客之后,南京百家湖國際文化投資集團與北京易麥科技公司合作建立的藝術品在線交易平臺“中藝易購”30日上線。
藝術家們興奮的是,不但有最低500元的作品零售價滿足普通百姓需求,還有中國根藝術指數(shù)研究院助力的“保真數(shù)據(jù)庫”建立。中國藝術家、藝術院校、美術館、批評家、策展人等全世界范圍內(nèi)相關資源進行整合,讓購買者在一個公開平臺上選擇。
藝術品走進中國普通人生活的時代開啟。
自稱有著強大股東背景的藝術品電商“藝術網(wǎng)”微信平臺的廣告詞是:“改變藝術世界,人人都是收藏家。” 在2015年1月1日舉辦的楊勇等人“限時拍賣”活動中,記者看到,新年專場的畫品大致估價在3000元到2萬、5萬元。
1月4日,HIHEY藝術網(wǎng)創(chuàng)始人兼CEO何彬的“藝術品電商模式”成為“北大[微博]案例大講堂”的第一個藝術品文化產(chǎn)業(yè)案例,何彬也成為“最年輕的演講者”。
與北大精英們的探討,讓“藝術電商模式課題”成為新熱點。就在1月24日“水墨專場”舉辦后,仔細研究了畫品風格、畫家名氣、藝術價值、價格后的愛好者,再次聚集在1月27日的“余根柯2014年作品《那么近那么遠》拍賣中午場”。記者觀察到,到下午15點30分,閱讀者達到329 人。
有人評論道,“猶如茶葉、咖啡市場的培育,中國需要耐心培育藝術品電商市場。”
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00—2014年,每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5%。做過專題研究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教授芮萌基將藝術品的投資回報和股票市場的投資回報進行了一個比較,“根據(jù)指數(shù),所有藝術品十年當中平均年回報是7%。而標普500指數(shù)的年平均回報是7.4%,不難看出,藝術品回報和股票市場的回報是不相上下的。”
當藝術界、企業(yè)家大佬們盤算著市場收益時,“反腐”的深入,讓藝術作品“接地氣”成為當務之急。企業(yè)家要承認新常態(tài),藝術家更要適應“新常態(tài)”。一位35年前就開始創(chuàng)作的畫家對《中國企業(yè)報》記者說:“如果決定一輩子靠這碗飯活著的話,每個人都要深刻思考,什么是價值,什么是價格。”
15年前就拍攝“大藝術家畫馬”并制作成書籍、碟盤的書法家馬巖表示: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藝術品銷售需要新探索。藝術家要活得滋潤,產(chǎn)品必須有質(zhì)量、有市場。
畫廊是銷售商,畫家是生產(chǎn)者。“高處不勝寒”也好、“接地氣”也好,總之,賣出去才是“價值”。
考察多個城市市場的江因風,判斷是正確的:“第三代藝術銀行”出路是為大宗消費者服務。像小米老板雷軍[微博]學習海底撈企業(yè)“超出你需要的服務”價值一樣,江因風營銷的就是“那看不見的市場份額”。
上海西郊賓館某高檔別墅區(qū)內(nèi),一棟別墅的租金在年100萬元。物業(yè)公司負責人對《中國企業(yè)報》記者表示,“該類別墅的住戶大部分是私營企業(yè)高管和外國企業(yè)駐中國的代表。他們對各類藝術品的欣賞能力頗高。多年來物業(yè)部門都是把這個自主權交給他們自己。這些人都讀過中國企業(yè)家收藏藝術品的故事,也希望像企業(yè)家王中軍喜愛陳逸飛的畫品那樣,把陳逸飛的作品掛在家里慢慢品味欣賞。相信他們肯定喜歡租賃藝術品。”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藝術品 藝術銀行 零花錢 租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