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商超巧立名目亂收費被指“雁過拔毛”
殃及實體制造業(yè) 消費者成冤大頭
供應商吃啞巴虧 消費者成冤大頭
由于目前我國缺少相關立法,經(jīng)濟處罰缺乏威懾力,同時零供關系嚴重失衡,導致商超“亂收費”這一難題“久治難愈”。這樣不僅壓縮了供應商的利潤空間,還導致物價虛高,使消費者成為冤大頭。
李英告訴記者,比如方便面等快消品,在超市一年大約是1到2個百分點的利潤,供應商焦頭爛額擠進去,但最大的贏家是超市。每年退出超市的供貨商比例約有10%至15%,忍受不了就退出。
“現(xiàn)在想要超市正常結清貨款幾乎是白日做夢,壓三四個月很正常,拖半年甚至一年也是常有的事。雖然合同中有結款期限約定,但超市總能找到延期付款的理由,比如指責某個單品供貨不及時、結款單據(jù)不全等,有時甚至連解釋都不解釋,就讓等著。”山東一家大型超市的食品供應商張建新說。
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中國零售研究中心主任陳立平認為,商超設置超長賬期并將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向供應商轉嫁,導致很多中小供應商不堪重負,生存艱難。
“進超市是找死,不進超市是等死”,這種矛盾心態(tài),折射出我國零供關系持續(xù)惡化、難以扭轉的深層次原因。“零售商開的價碼必須認,可交完費又覺得自己很艱難、很委屈。”上海市商業(yè)經(jīng)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說。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在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企業(yè)成本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最后一公里”大幅漲價,已經(jīng)成為推高物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羊毛出在羊身上”,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一件3元的商品加上正常稅金、損耗和海報費、節(jié)慶費等各種費用,到大超市至少要賣10元才能掙錢,成為商超物價虛高的主要因素。濟南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黃慶財說,這些虛高的價格最后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受損害的是買單的老百姓,抑制了居民消費。
上海流通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汪亮、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等專家指出,針對商超亂收費設置的大多是部分規(guī)章文件,沒有上升至法律層面,對零售商的約束力不足。此外,現(xiàn)行規(guī)定對商超亂收費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導致處罰形同虛設。
編輯:羅韋
關鍵詞:商超 供應商 超市 亂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