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鉅惠民生
包頭北梁棚改:以心換心贏得各族民心
包頭北梁棚戶區(qū)一角 毛立軍 攝
不久前,從北梁棚戶區(qū)搬進安置小區(qū)的80歲的回族老人宋秀英和94歲的老伴,在干凈明亮的新家迎來了國家民委調研采訪組一行。“做夢都沒想到,我們老兩口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宋秀英老人高興地說,“看看我這手,光溜溜的,以前住在小平房里,每天要搬炭、打炭、生爐子、端水,手一年四季都是粗糙的。現在住樓房了,有自來水、暖氣,去衛(wèi)生間也方便,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宋秀英家是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東河區(qū)的北梁棚戶區(qū)搬遷改造中的一戶人家。
“北梁”,因地處“老包頭”以北的“梁子”之上而得名。北梁地區(qū),是包頭歷史文化的發(fā)祥地,素有包頭文化“根在東河、魂在北梁”之說;北梁地區(qū),也是歷史上“走西口”的重要目的地,曾創(chuàng)造了晉商數百年的輝煌。但時光流轉、世事變遷,如今的北梁成了內蒙古自治區(qū)乃至全國最大的城市棚戶區(qū)。在13平方公里的轄區(qū)面積上分布有4.7萬住戶和12.4萬居民,這里人居條件差,居住的困難群眾多,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并存,是包頭市區(qū)內少數民族居住最為集中和宗教文化氛圍最為濃厚的區(qū)域。
多年來,對北梁棚戶區(qū)進行搬遷改造,是北梁幾代人的夙愿和十幾萬各族群眾共同的夢想。令人振奮和驚喜的是,北梁棚改從2013年開始全面啟動搬遷改造工作,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累計完成搬遷、安置居民13081戶和10020戶,拆除房屋面積達78.2萬平方米,在短時間大規(guī)模征拆中沒有發(fā)生一起群訪事件或治安案件,真正實現了“和諧征拆”。目前,北梁的棚改拆遷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總結北梁棚戶區(qū)搬遷改造工作,許多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其中,高度重視和精心做好少數民族工作的經驗,對進一步做好當前全國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回族群眾“圍寺而居”的愿望怎樣實現?
站在轉龍藏公園最高處放眼望去,北梁棚戶區(qū)的全貌盡收眼底,只見聯片的土黃色的破舊平房與遠處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棚戶區(qū)中夾雜著幾大片的空地,這些空地就是去年棚改拆遷的成果。而就在這一片土地上,有一處高大的白墻綠頂的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
這座清真寺就是赫赫有名的包頭清真大寺。據了解,清真大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伊斯蘭教傳入包頭后建立的第一座清真寺。2006年,在包頭市、東河區(qū)兩級政府的支持下,由包頭市伊斯蘭教協會牽頭,對清真大寺進行大規(guī)模擴建。擴建后的包頭清真大寺占地約1200平方米,是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地區(qū)有影響的一座清真寺。
包頭市伊協副會長、清真大寺教長楊景阿訇介紹說,回族群眾歷來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習慣。通常都是圍寺而居。因此,這一帶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回民聚居區(qū)。
據了解,北梁地區(qū)居住著蒙、滿、回等7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居民3173戶、8650人,占比12.25%,有宗教信仰群眾占比達到12%。因此,在北梁棚改過程中做好少數民族群眾的搬遷工作至關重要。
在北梁棚改前期,東河區(qū)抽調了400多名干部,用40多天的時間,挨家挨戶丈量房子,對居民的居住情況及安置意愿都進行了詳細的摸底排查。在制定征收安置方案的過程當中,經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40多次會議征求老百姓的意見,總共征集了106條、10個方面的意見。這些意見當中,就有一條,回族群眾普遍反映回民有“圍寺而居”的民族習慣。“為了尊重回族群眾的這一習慣,政府在制定征收補償方案時,積極采納回族群眾的建議,在安置房的規(guī)劃設計中,擬在清真大寺周邊建設安置區(qū),以最大限度滿足廣大回族居民回遷到清真大寺周邊的意愿。”包頭市東河區(qū)政府副區(qū)長白繼文說。
回族群眾“圍寺而居”的民族習慣要尊重,那又該如何保證老百姓最為擔憂的公平性的問題呢?財神廟街道辦事處主任石麗娜談到,當初在摸底調查的時候全北梁有83.7%的老百姓不愿意異地搬遷,都希望北梁改造好了再搬回來。該怎么平衡這個關系?“就用經濟杠桿去平衡,政府在征收補償方案中制定一些保障房政策和獎勵政策,有效實現了回遷居民和異地安置居民之間的利益平衡,也使我們各民族老百姓之間沒有形成對立、攀比的情緒。”石麗娜說,一個好的政策的制定,既打開了北梁棚改的這扇門,也打開了老百姓的心門。這里面的一個關鍵詞就是“信任”。
而像這樣的工作還體現在一系列的細節(jié)中,考慮到回族群眾忌諱遷墳的文化傳統(tǒng),北梁棚改在規(guī)劃設計時特別對棚戶區(qū)范圍內的兩處回族墓地予以保留,并通過在墓地周邊移種綠樹形成一道自然屏障,既尊重了民族傳統(tǒng),還美化了環(huán)境;考慮到回族的特殊色彩喜好,為便于登記造冊而給棚戶區(qū)全體住戶統(tǒng)一制作門牌時,將回族住戶的門牌特意做成綠色;考慮到回遷居民的周轉房離清真寺比較遠,特意將清真寺附件的回民學校教室打成隔斷房,用于臨時安置歲數大的回族老人居住……細微之處見真情,政府和干部的真情換來少數民族群眾的真心理解和全力支持,北梁棚改在得到各民族群眾擁護的同時得以迅速推進。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北梁 群眾 回族 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