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國人辯論的表情
我不喜歡辯論的場面,很少被辯論的場面所激動。當然,指的是中國式的——我也沒經歷過外國的辯論場面啊。
寫此小文,主要因為我一直是鳳凰電視臺《一虎一席談》節(jié)目的忠實觀眾。既不喜歡辯論的場面,卻又言是《一虎一席談》節(jié)目的忠實觀眾,這不自相矛盾嗎?
容我解釋:《一虎一席談》,肯定是國內唯一以“談”國計民生為主旨的電視節(jié)目;我是關注國計民生的,便也一直關注此節(jié)目。它的“談”,不是訪“談”,是辯“談”。而我的關注,從不注意誰的辯才怎樣,只注意聆聽誰對某事持怎樣的觀點。并且會一邊聽一邊尋思,他或她為什么持有那種觀點?
我是欽佩胡一虎對場面的掌控能力的。辯“談”即辯論,掌控辯論現(xiàn)場須一等的主持能力,他有。我想,在全國的主持人中,能力可與之比肩者肯定少之又少。
看久了,便留意到一種現(xiàn)象——有那辯論者,在對方發(fā)言時,表情,不,也可以說是神經太過緊繃。給我的印象是他并非以這樣一種態(tài)度來聽——這可是在討論國計民生,誰都有調查研究和思考的不全面的方面,所謂“智者一慮,必有一失”,或許對方的觀點中,也有合理之成分,對我的觀點形成補充的價值,那么我可吸收進來,以糾正我之觀點的偏頗甚至偏激,使我的考慮更全面些;而大抵是相反的表情——我即“智者”,“智者”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于是對方在他或她(事實上作為該節(jié)目的女辯者極少)看來,似乎是目光短淺的“愚者”無疑。他認真地聽對方的每一句話,仿佛只為一件事——輪到自己開口時,抓住一點,不計其余,一心要將對方駁輸辯倒,于是大獲全勝。
在我這個電視機前的觀眾看來,每一場辯論中每一位辯者的思考,其實幾乎都有不全面之點。雙方的觀點組合起來,往往才較為全面。不消說,這也是節(jié)目的初衷和主旨。
但我還是希望從辯者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對方剛才的觀點,我覺得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卻很少從辯者口中聽到。
倒是從某些現(xiàn)場發(fā)言的觀眾口中聽到過。他們手中的牌子,往往既為同一辯者舉起“贊成”的一面,也會隨即舉起“反對”的一面。很明顯,對于他們,哪一方都不是肯定代表正確的一方,也不是肯定錯誤的一方。“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一句古話,在他們身上有良好的體現(xiàn),于是反倒顯出聽的智性來。而有的辯者,在對方辯者發(fā)言時,聽得很不耐煩,缺少的也正是那種聽的智性。
于是我聯(lián)想到,自己也與某些外國朋友辯論過關于中國或世界的某事———我說時,他們自然聽得認真。往往,剛才彼此的觀點還很對立,我一說完,他們居然會緊接著說:“你這種看法,我認為也有對的方面……”
后來我就悟出了聽別人的觀點也要有點兒悟性的道理,受益匪淺。
“你這種看法,我認為也有對的方面……”我覺得我們的同胞太缺少此種聽的態(tài)度了。于是在聽別人闡述他們的觀點時,就會呈現(xiàn)出不屑于的表情。
我又聯(lián)想到“五四”時期,那是一個“大辯論”的時代。當時也沒留下現(xiàn)場辯言(錄音機在中國還是稀奇物),但留下的辯文卻是許多的。辯文比于現(xiàn)場辯言,毫無疑問是思考得更為成熟的。即使如此,我們今人讀后,仍只能從對方辯文的結合中,形成對當時年代某種思想分歧乃至對立較為全面的認識、理解;否則不能。
比如所謂“國防文學”與“大眾文學”之爭,很難說哪種觀點特正確,而哪種觀點錯到家了;
比如所謂“直譯”與“意譯”之爭;比如“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審美價值之爭;
比如“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yè)救國”、“革命救國”等等主張,在當年都是為了救國,都有對的道理;不論持哪一種主張的人都難以將另一種主張一棒子打死。
還聯(lián)想到了“文革”中“紅衛(wèi)兵”、“造反派”們的“大辯論”——那既不是“辯”,也不是“論”,只不過是一味的“駁”。一味的“駁”與“辯論”之不同在于——后者也要客觀評說他人觀點的得失,有得說得,有失言失;而前者僅激烈評說他人觀點的失,對于他人觀點的合理部分,往往只字不提?;蛞蚋緵]聽,或因明明聽到了也裝作沒聽到。
編輯:羅韋
關鍵詞:觀點 辯論 國人 學生 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