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齊讓:肩擔使命 演繹精彩
齊讓,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無論是從事教學、科研,還是從政為官,為推動中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奮斗了30余年,他用責任和務實書寫了他樸實而平凡的人生。
走出農(nóng)村 步入工廠
齊讓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有著農(nóng)村孩子的純樸和勤奮,即使到現(xiàn)在他仍然衣著樸實,為人親和。那時候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好,再加上兄弟姐妹比較多,生活拮據(jù),有時候齊讓還要穿姐姐的衣服。即使這樣,日子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可以上學讀書。都說老師是照亮學生前行的燭光,初中時因為一個語文老師的鼓勵,他愛上了讀書和寫作,這為他以后的人生開啟了一扇門;即使幾十年后,他仍然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老師為他作文批改的批語。齊讓還特別愛讀書,嗜書如命。書,像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深深地吸引著他。每天業(yè)余時間除了運動,剩下的時間都是捧著書看,別人都睡覺了,他也要在煤油燈下看書。他說人生有三樂:“讀書為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966年初中畢業(yè),齊讓就參加了工作,他當過公社的話務員,當過供銷社的售貨員。1969年因為招工來到大同的一家軍工廠當工人,在鑒定車間負責機械性能試驗和試樣加工實驗。這一干就是三年,18歲的齊讓在師傅的諄諄教導下,憑著勤奮好學、踏實認真的精神,很快就成為一名嶄露頭角的優(yōu)秀工人。齊讓不僅好學肯干,也喜歡鉆研。車間里精密車床加工試樣批量大,要求精度高,每次加工試樣時,都要一次次地拆下與裝上,因為每次加工零部件都是這么拆下與裝上的來回卸裝,這么多年來大家都習慣了,就這么干過來了,既費時,又加大對車床的三爪卡鉗的磨損。他就開始琢磨,怎樣才能改進,不用每次都拆下來呢。為此他開始嘗試小發(fā)明,廢寢忘食地畫圖紙、做模具,最后利用現(xiàn)有的設備加工制作了一個夾具。經(jīng)過全車間的人試用,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齊讓這么小小的改動,不僅減少了大家卸下、裝上的重復勞動,延長了卡鉗的壽命,還縮短了工作時間,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齊讓的小發(fā)明創(chuàng)造得到了領導的大力表揚,成為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在他離廠多年后,此項小發(fā)明還一直在使用。
齊讓是幸運的,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從農(nóng)村來到工廠,在軍工廠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中,得到了難得的學習機會。在這里,他遇到了很多良師,為他的繼續(xù)學習提供了機會和可能。因為是軍工廠鑒定車間,后改名為中央實驗室。車間里有很多大學生,齊讓總是虛心地向他們請教問題,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齊讓邊工作邊學習把沒有學過的三年高中課程全部補學了;也是因為他們,他學習到了很多關于材料的知識,這也為他日后進入清華大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人生的道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三年的勤奮學習與努力工作,使齊讓在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邁出了人生難能可貴而又堅定扎實的第一步。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命運鐘情于齊讓,1972年他趕上了工農(nóng)兵上大學,清華大學到他所在的軍工廠招生。因為平時表現(xiàn)優(yōu)秀,經(jīng)過群眾推薦和廠領導班子研究,廠里推薦齊讓做工農(nóng)兵學員。在經(jīng)過清華招生老師的筆試和面試后,他從參加考試的40人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清華,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次踏入高等學府大門。
清華歷練 矢志求學
1972年5月份,齊讓滿懷抱負進入清華大學學習。第一次進京,第一次來到天安門廣場,兒時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他清醒地知道,踏進清華大學,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知識與學問的高峰需要他踏踏實實地去鉆研、攀登。清華大學,這個理工領域的中國第一學府,給予齊讓真是太多、太多。在清華大學,從學生到留校任教,齊讓一待就是近十年,學員、留校做輔導員、脫產(chǎn)進修、選讀研究課程、做任課老師,實驗室研究常常到深夜。光陰荏苒,十年的時光,齊讓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了過來。這十年是齊讓人生中最年輕的十年,這十年也是齊讓人生中很愉快的十年。“水木清華”深深地銘記著他的青春年華,在這里有他在運動場上揮汗如雨、騰躍奔跑時的矯健身姿,也有他在實驗室里刻苦研究、專心致志的身影。在清華化工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yè)學習的三年八個月里,他接受了系統(tǒng)的專業(yè)學習。高水準的專業(yè)老師帶給他當時最前沿的專業(yè)知識,如饑似渴的求知欲使他的專業(yè)水平日益精進;清華大學厚德載物的校風、良好的學習風氣和莘莘學子渴望學習的濃厚氛圍,給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鑄就了他日后腳踏實地務實的工作作風。
齊讓硬朗的外表下有一顆細膩的心,善于抓住問題核心,一語中的。他參加的第一個科研項目是研制高壓鈉燈,這個課題的時效性很強,高壓鈉燈作為第三代光源,光效高,穿透力強,適合公路、港口等戶外光源使用。而上個世紀70年代,我們國家還沒有這項技術,當時輕工業(yè)部的一個考察團,希望能夠去國外的企業(yè)考察,可這些企業(yè)壓根就不讓你參觀此技術。清華的科研小組經(jīng)過多次試驗篩選,最后選定采用半透明多晶氧化鋁陶瓷管做電弧管管體較為理想。它不僅具有良好的耐高溫和抗鈉蒸氣腐蝕性能,還有良好的可見光穿越能力??裳芯康碾y題出來了:透明陶瓷管成型后有氣孔,這就意味著即使產(chǎn)品有了也是廢品。進入討論階段,大家爭執(zhí)不下,有的同志認為是料漿里有氣泡,而齊讓認為是石膏模子的微孔里有空氣。為了驗證和推論,齊讓想到一個好辦法— 做一個半模出來進行實驗,這樣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實驗證明齊讓是正確的。待各項技術突破后,在長安街東單段高壓鈉燈點亮了第一條街,受到各方好評。之后,清華和企業(yè)搞聯(lián)合推廣,為企業(yè)做技術培訓。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齊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他說母校給了他三件寶,其中一件便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說:“分析問題是基礎,是方法,是手段;而解決問題則是目的。兩個能力的獲得,沒有捷徑,只有學習和實踐、再學習、再實踐。”
確實,清華大學的幾年學習讓齊讓的人生變得飽滿而精彩。在清華畢業(yè)時,原本已經(jīng)申請去西藏支邊的齊讓,因為班主任老師的惜才與愛才,還是把他留校在清華當老師、做學生輔導員。也是因為畢業(yè)留校的選擇,使齊讓的學習生涯得以繼續(xù)。因為愛好體育,排球打得好,在校排球隊的緣故,他認識的人比較多,只要一有空閑,他總是跑到其它系里去旁聽他喜歡的課程。在校期間,他還脫產(chǎn)進修了兩年,日積月累,幾年下來,他的知識面擴大了很多。在他看來學習是終生的事,在離開清華大學后近30年的時間里,他還參加了許多次組織提供的脫產(chǎn)或在職學習。他曾在中國科大研究生院學習了管理科學,在中央黨校脫產(chǎn)學習一年半,還曾在日本進修學習經(jīng)濟管理,在法國進修科技管理。更多的時間,他都是結合工作崗位的變動,堅持業(yè)余時間的學習。他說在他工作的這么多年,他從沒在夜里1點前睡過覺,即使白天工作再累也會在晚上留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于看書學習。學海無涯苦作舟。幾十年來他始終處于工作、學習、工作或叫充電與放電的狀態(tài)。這樣的學習精神使齊讓無論處在什么樣的崗位上都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與解決問題。
編輯:羅韋
關鍵詞:工作 學習 提案 齊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