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評論 委員評論
凝聚共識尋求中國之治最大公約數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征程中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了!舉世矚目的“兩會時間”在推遲兩個多月后正式開啟。在特殊歷史背景、關鍵歷史時期召開的這場重要會議,格外不同尋常。汪洋主席所作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站在新時代的新高度,看世界、談民生、聚人心,給人啟迪、增強信心。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國內防控常態(tài)化、國際防控協同化的趨勢正在出現,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政治秩序的調整已然開始。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大變局、大調整,要更好地凝聚共識,做好大團結、大聯合,為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齊心協力,為創(chuàng)造好的外部環(huán)境、服務和平發(fā)展大局奮發(fā)有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2019年,中共中央召開中央政協工作會議,這在黨的歷史、人民政協歷史上都是首次。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過去的一年中,在近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廣大政協委員自覺投身凝心聚力、建言獻策、協商民主、國家治理等第一線,把凝聚共識融入視察考察、調查研究等各項履職活動中,把人民政協的政治優(yōu)勢不斷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通過“關鍵少數”帶動了“絕大多數”。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尋求最大公約數,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凝聚共識,不是千篇一律,不是灌輸說教,而是要有方向地啟發(fā)引領,互動式協商討論,求得內心的深刻認同。凝聚共識不是要搞“一言堂”,不是要對不同意見“揮棒子”,而是要鼓勵討論,共同學習,協商交流。在國家政治體系中,把黨的主張通過廣泛協商,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這是“一致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允許不同的方式、方法、角度、力度、速度,這是“多樣性”。“一致性”和“多樣性”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一致性”為“多樣性”明確方向,“多樣性”為“一致性”提供素材,在時代發(fā)展的過程中,“多樣性”和“一致性”緊密互動,互相因應,不斷提升水平,不斷增強科學性、前瞻性、實踐性。
當前國際形勢風云多變,矛盾風險挑戰(zhàn)畢集,多元思想交鋒激烈。經濟全球化正在面臨單邊主義、民粹主義的重大挑戰(zhàn),但國際經濟協作的大方向并沒有發(fā)生本質變化,全球供應鏈所發(fā)生的調整更多是應急性、短期性,從整體方向上來看,經濟全球化的大盤子不會被顛覆。大方向不變,但各要素之間的重組卻已然不可避免地展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從聯合國到世衛(wèi)組織,從G20(20國集團)到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從“16+1”到中非論壇以及“CAFTA”(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全球性、區(qū)域性的國際合作平臺,也是角力的戰(zhàn)場。何謂戰(zhàn)場?就是不僅要堅持原則,善于斗爭,也要善于團結,長于聯合。在國家總體外交格局中,總是需要不同機構發(fā)揮不同作用,總是需要不同平臺展現不同勢能。越是面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越是面臨嚴峻的各類挑戰(zhàn),越是需要國際社會有堅定如一的舊友,有化敵為友的新朋,朋友越來越多,中國好故事才能夠被更廣泛地接受,中國好形象才能夠更鮮明地屹立在世界東方。
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現“我有你沒有、我能你不能”政治優(yōu)勢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不是“和”政協協商,而是“在”政協協商。這讓人民政協具備了廣泛開展對外交往、在國際社會開展大團結、大聯合的體制機制優(yōu)勢。對外交往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能,開展對外交往,講好中國故事,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夠營造更好的外部環(huán)境。講好中國故事并不容易。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輿論環(huán)境,每個社會有每個社會的風土人情,每個人群有每個人群的思維方式,這都需要我們在開展對外交往時更加細心、更加細致、更加包容。“講”是動作是言語,“好”是“好好說話”。在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讓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抗疫努力有正面認識,凝聚世界范圍內對“中國之治”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夠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讓我們在和平中發(fā)展。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是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后召開的第一次政協全體會議。廣大政協委員必將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深入協商議政、廣泛凝聚共識,建真言、謀良策,把國內的事業(yè)發(fā)展好,把國際的事情協商處理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征程中,現在與未來,光榮與夢想,必可書就!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