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在奮斗中“起浮”——記中國自主磁浮列車的青春力量
新華社長沙5月3日電 題:在奮斗中“起浮”——記中國自主磁浮列車的青春力量
新華社記者 陽建
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成功完成達速測試。從1.0版列車安全運營4年,到3.0版列車正在車間緊張生產(chǎn),中國自主磁浮技術不斷刷新高度。牽頭研制單位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3個青年代表,講述了“起浮”背后的奮斗故事。
劉暢:“懸著心”組裝起1萬個零件
2011年進入中車株機時,劉暢22歲。2013年起,他負責檢修磁浮原型車“追風者”,兩年后他擔任項目經(jīng)理,負責1.0版列車的生產(chǎn)制造。
雖然已有檢修原型車的經(jīng)驗,但是當身披新衣的列車車體進入總成車間,品種繁多的專用物料還是讓劉暢的工匠團隊“慌神了”。
“只有3節(jié)車編組,但涉及機械、電氣電子、控制系統(tǒng)等多個新領域,光組裝的零部件就超過1萬個。”劉暢對那個場景記憶深刻。
磁浮是新東西,劉暢“懸著心”帶領團隊逐項梳理工序,組裝在艱難中起步。由于制作要求高,不少零部件無法按期交貨,他就睡在車上等。
懸浮架落車之后,1000多個插頭需要接線?!?0個人在梯子上連續(xù)站了5天才接完,好多女同事累得哭?!眲痴f,第一列車的制造“太苦”了。
3個半月后,列車組裝完畢,進入起浮調(diào)試階段。劉暢再次心懸起來,既興奮,又緊張,擔心懸浮、牽引、制動等系統(tǒng)不能正常工作。
“第一次試浮,懸浮系統(tǒng)報出故障。30多人斷電校線,反復試驗不下10次,歷時兩天兩晚才浮起來。”他說。
2016年5月6日,1.0版列車在長沙順利“起浮”,載客“貼地飛行”。那一天,劉暢懸著的心才徹底放下。
鄧江明:敢為牽引系統(tǒng)“無米之炊”
2017年1月,30歲的博士鄧江明接到一項重要任務——牽頭研制2.0版列車的牽引系統(tǒng)。此時,他加入中車株機才兩年。
這個讀博期間就與中車株機合作研究磁浮的年輕人,迎來了新挑戰(zhàn):將時速從1.0版列車的10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而這個速度等級在全球是空白。
缺乏準確的空氣阻力數(shù)據(jù),列車能不能提速上去?一切只能靠他去分析估算。
更讓鄧江明犯難的是,根據(jù)輕量化要求,新牽引系統(tǒng)只能復用1.0版列車的空間,不能突破。“大小不能變,卻要提速,‘無米之炊’怎么為?”
沒有畏難,沒有放棄。鄧江明不斷嘗試設計方案,最終確定先把1.0版直線電機前后200毫米的空間用完以提高其同步速度,之后再對電機內(nèi)部繞組結構進行優(yōu)化。
經(jīng)過一年的理論分析和仿真計算,在維持原有空間基本不變的情況下,2.0版列車牽引系統(tǒng)研發(fā)成功,其中電機牽引能力提高60%,懸浮電磁鐵載重能力提高20%。
“成功,有時候就看你能不能再堅持1分鐘?!?如今已是磁浮直線電機技術專家的鄧江明說。
幾天前,2.0版列車在上線測試中跑出了160.7公里的時速,引發(fā)海內(nèi)外關注。
李海濤:懸浮技術“小白”幫大忙
2018年,中車株機再次牽頭沖刺商用磁浮新高度——研制時速200公里的3.0版列車。那一年,“90后”李海濤剛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yè)。
到中車株機報到第一天,懸浮系統(tǒng)專家張文躍成了李海濤的師傅,“電磁鐵是懸浮系統(tǒng)的關鍵部件,你以后的研究對象就是它?!?/p>
一知半解的李海濤,就這樣參與到3.0版列車電磁鐵的研制中。
懷揣一顆上進的心,李海濤白天參加完現(xiàn)場實訓,晚上便通宵查閱電磁鐵相關文獻,學習電磁場仿真,惡補電氣基礎知識。
為了編制電磁鐵技術規(guī)范,李海濤刻苦鉆研電磁鐵電磁場的有限元分析,反復仿真、驗算電磁鐵電磁能力,不斷改進電磁鐵結構……一年多時間,他從懸浮技術“小白”,逐步成長為張文躍的得力幫手。
在對3.0版列車懸浮電磁鐵和懸浮架裝配三維分析過程中,李海濤發(fā)現(xiàn)裝配過程中會出現(xiàn)干涉問題,于是趕在電磁鐵批量生產(chǎn)前完成了結構設計優(yōu)化,避免了項目進度滯后。
“小伙子幫了大忙!”師傅不吝表揚。
當3.0版列車電磁鐵在懸浮試驗平臺成功實現(xiàn)單點懸浮,他在心里暗暗許愿,“上線運營那天,我一定要去現(xiàn)場看著它浮起來?!?/p>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列車 磁浮 懸浮 電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