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薪火相傳憶先賢———海滄歷史名人譜”
邱菽園:妙筆生花滿星洲
一提起新加坡,就一定會想起“星洲”這個浪漫的別名。但你是否知道,這個別名竟是廈門市海滄區(qū)的一位讀書人取的。
這個傳奇的人物到底是誰?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邱菽園,1874年生于今廈門市海滄區(qū)新垵村惠佐社。當時,他的父親邱篤信已經(jīng)是當?shù)赜忻男录悠聝S商。1881年,8歲的邱菽園被父親帶到新加坡生活。由于父親的重視,他自小受詩書琴畫熏陶,在詩文上興趣很大,也頗顯天分。
經(jīng)過多年苦讀,邱菽園在21歲時考中舉人。這時,正值中日簽訂《馬關條約》,邱菽園義憤填膺,加之他始終堅持維新,是康有為及其思想的忠誠擁護者,參加了“公車上書”。他后來發(fā)現(xiàn)那些口喊主戰(zhàn)的人皆口是心非,他從此便絕意仕途,返回新加坡,以他的學識、才氣和膽略,開啟傳播中華文化的文學活動。
在新加坡,他或商或文,為人豪放、倜儻不羈。1896年和1897年,他“連歲創(chuàng)立麗澤、樂群兩社,慨輸巨金,月課時務策論,宏獎及于辭賦”,以詩會友,為棲居海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平臺。他的言行也使新加坡成為海外維新、擁康、?;?、起義的一大重鎮(zhèn),他本人為各地維新志士所認同,被康有為稱為“天南一柱”。
邱菽園所處的時代,正值中國內憂外患、動蕩紛亂之時。于是,他利用自己在華人圈的影響力,于1898年創(chuàng)辦《天南新報》,自任總理(即社長)兼總主筆,力主改革。后又承辦《振南日報》,并擔任《南錚日報》《覺華周報》《星洲日報》編輯,針砭時弊,對中國國內軍閥割據(jù)、民不聊生的亂象大加筆伐,喚醒了華僑關注時局、關心祖國的意識。
邱菽園遠在海外,卻仍心系祖國,他以詩明志,發(fā)出了“飛揚猛士今誰屬,天地無情自擊撞”“撫身恨不著征衣,猶有雄心未脫凡”等豪情滿懷的詩句,愛國之心了然可見。
傳統(tǒng)教育的熏陶深深地根植在邱菽園的血脈之中,他在報紙上大量刊登了復興儒學的言論和宣傳儒學思想的文章,在殖民統(tǒng)治下的東南亞掀起了一股“儒學熱”,積極推動了新加坡華文教育的發(fā)展和漢學在華人社會的普及。他同林文慶等人,一起主張在新加坡建孔廟、設學堂、復興儒學。提出了“以中學為主,首在重倫紀,知孝悌,識種族,念本原,將來旁涉西學,方不至盡棄其學而學之”的思想,讓海外的華僑子女不忘本、不丟根。
邱菽園擔心出現(xiàn)“女與父殊,子與母習,移華而巫,盡變種質”的局面,就資助并參與了新加坡第一所華人女校的建立,讓婦女懂得文化,在當時新加坡華人社會中反響巨大。
晚年的邱菽園在僅能維持生計的情況下,仍然熱心文化、教育、宗教及社會公益事業(yè)。1941年,邱菽園病逝于新加坡,享年68歲。
在下南洋的先輩中,白手起家、在海外成為巨富的大有人在,但以詩文作品在海外揚名立萬的“儒商”卻寥寥無幾,邱菽園更是被稱為“南僑詩宗”而聞名于世??v觀邱菽園的一生,他在新加坡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志,創(chuàng)文社,辦報紙,建孔廟,興儒學,支持康、梁變法。在經(jīng)歷半個世紀跌宕起伏的海外生涯中,他為后世開創(chuàng)了許多政治、文化功業(yè),更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chǎn)。其中最能代表他文學成就的是《邱菽園居士詩集》《嘯虹生詩鈔》,他的詩從數(shù)量和質量來看都是東南亞華文界數(shù)一數(shù)二的,新加坡地區(qū)多次召開邱菽園學術研討會,對邱菽園的生平進行深入研究。
廈門市海滄區(qū)政協(xié)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廖藝聰認為:邱菽園是傳統(tǒng)中國知識分子在南洋的典型代表,他的人生歷程是中華文化在南洋傳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亦是中國政治對南洋影響的過程??梢哉f,他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一部分華人社群,是中國與南洋持續(xù)不斷互動的中間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qū)政協(xié)供稿)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qū) 政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