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鄒長春: 與深海第一次親密接觸
鄒長春在“向陽紅10”科考船甲板上
自從上個月回到陸地,鄒長春便“無縫”轉(zhuǎn)入忙碌模式:參加松遼盆地科學鉆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儀式、進行遼寧秀水盆地野外勘查、參加大陸科學鉆探國際研討會……不過閑暇縫隙,三、四月份在西南印度洋漂泊的點點滴滴常在不經(jīng)意間鉆進他的腦袋。
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最令鄒長春難忘的,就是“無休無止的搖晃”。那幾十天,鄒長春一直在尋找船上最不搖晃的地方。“回到岸上、踏上土地的那一刻,那種接地氣、平穩(wěn)的感覺真好。”他說。
論暈船程度,鄒長春可以在整艘船上排前兩名。暈船最厲害的那幾天,躺在床上的他,連坐起來都困難。
作為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地球物理與信息技術(shù)學院教授,鄒長春把科研足跡留在了大陸科學鉆探、油氣與金屬礦勘探、天然氣水合物調(diào)查以及巖石物理實驗等多個領域,它們都與地球深部探測相關(guān)。不過參加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所進行的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調(diào)查,是鄒長春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深海。
謙遜溫和,科考船上來了位“微笑專家”
謙遜溫和,是鄒長春的標志,無論何時他的臉上總掛著微笑。聽記者稱呼自己為“專家”,他連忙擺手,“我也是第一次出海,是來學習的,不是專家”。
鄒長春在科考船上確實沒什么學者架子。在船上,常能看到他和隊友們一起拉著止蕩繩,一起在印度洋上值夜班,一起大汗淋漓地在后甲板布放和回收深海勘查設備。“一旦上了船,就沒有什么學生、工程師、教授的區(qū)別了,都是科考隊員。”只要看到有需要的地方,他總愿去幫把手。
“這沒什么的。”鄒長春笑著對科技日報記者說。的確,對于常年參與地質(zhì)勘探的鄒長春來說,這點辛苦算不得什么。
為了獲得一手資料,他需要經(jīng)常跑到野外做調(diào)查,一去短則數(shù)日、長則數(shù)月。風餐露宿、日曬雨淋,對鄒長春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飯。“前幾年,我跟團隊在海拔4100米的祁連山多年凍土區(qū)開展水合物勘探工作,高寒缺氧,一天內(nèi)能經(jīng)歷晴、雨、風、雪好幾種天氣呢。”他笑著說。
總在陸地上東奔西跑的鄒長春,其實早就和海洋結(jié)緣。
早在2001年,鄒長春就進行了與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相關(guān)的前沿研究項目。他對海洋資源的關(guān)注正是從那時開始的,只不過當時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進行。如今,他終于得償所愿,觸及大海。
到海上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提出的“海洋強國戰(zhàn)略”,要著力提高海洋資源開發(fā)能力。鄒長春認為,科研人員在開展研究時必須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要有前瞻性。這也是他在開展陸地相關(guān)地球物理研究時所堅持的思路。
科研任務外,鄒長春還承擔著教學管理任務,擔任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地球物理與信息技術(shù)學院副院長。他笑稱,這次出海是學院的“破冰之旅”,代表了學院對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視。
在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任務中,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一共派出17名師生參加,是歷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去年年底,鄒長春的兩名研究生參加了本航次第一航段的科考任務。到第三航段時鄒長春親自出馬,他是該校地球物理與信息技術(shù)學院第一位參加大洋科考任務的教授。
探秘“藍色大陸”,下次出海要有備而來
在遠離塵囂的大海深處一待就是50天,對平時工作繁忙的鄒長春而言并非一件易事。
他原本計劃參加一、二月份的大洋科考任務,因為當時正值寒假,可以少耽誤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但身為松遼盆地科學鉆探工程測井子工程負責人,鄒長春擔心松遼盆地科學鉆探工程在寒假期間可能會進行松科2井測井施工作業(yè),因此將出海時間延至三、四月份。誰料,松遼盆地科學鉆探工程的野外測量項目不巧也推遲到三、四月份啟動。于是,鄒長春不得不派團隊其他成員開展相關(guān)工作。主管學院科研和研究生工作的他,這段時間也只能通過科考船上帶寬十分有限的網(wǎng)絡,遠程處理相關(guān)事務。
所以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鄒長春抱著電腦,在這艘船的實驗室尋找不太搖晃的安身之地。好讓他忙完科考任務后,可以繼續(xù)在電腦前忙國內(nèi)其他工作。
但鄒長春依然覺得這次出海經(jīng)歷很值得。相對于陸地地球物理技術(shù),我國海洋地球物理技術(shù)的發(fā)展還不夠成熟。而他在陸地上進行的研究項目,對深海地球物理研究又有很大幫助。去年五、六月份,鄒長春的團隊就開始為在西南印度洋的深海鉆探項目起草項目設計書。在海上參與科考作業(yè)的幾十天里,鄒長春更加真切地了解到海上科考的現(xiàn)場情況,以及深海勘探設備的使用環(huán)境。“這對深海鉆探設備的設計研發(fā)工作非常有幫助。”他說。
鄒長春說,如果說這次是來海上看一看的話,下一次就要帶著研發(fā)好的設備和更具體的研究思路來了。只是,他希望下次出海時暈船不要太厲害。
編輯:位林惠
關(guān)鍵詞:向陽紅10 深海 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