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向“熊孩子”身后的“熊家長”說“不”
據(jù)《現(xiàn)代快報》4月11日報道:4月8日,南京市民孔先生駕車接孩子,剛離開沒一會兒,新車就被“打”了三個叉。經(jīng)民警調(diào)取監(jiān)控視頻發(fā)現(xiàn),當時一對母子出現(xiàn)在孔先生的車前,兒子先跟媽媽耳語了幾句,媽媽從包里拿出一串鑰匙給他,然后就在一旁默默地看他拿鑰匙在車上一陣亂劃。最后,在民警的勸說下,孩子媽媽賠付孔先生2100元,并表示以后會好好教育孩子。
“熊孩子”劃車玩,媽媽不勸阻,還提供工具做“幫兇”。這樣的家長,是站在“熊孩子”身后的“熊家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有了“熊家長”的存在,才促成了“熊孩子”的形成和泛濫。
眾所周知,孩子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他們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在成長中逐步建立的。孩子并不是生下來就具備某種性格特質(zhì)的,只是在不斷的言行試探中來摸索自己能觸摸的底線,有的孩子犯一點小錯,父母就嚴厲批評,孩子就知道,這件事情父母是不允許自己去做的,下次不能再做了??捎行┖⒆?,即便是對周圍的人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父母卻以“孩子還小”為由不加管束,或者只是嘴上象征性地說說而已,那孩子就知道,這件事父母不管,我是可以做的,漸漸就會加大自己“熊”的尺度,甚至會抵達到父母控制不了的地步。
斯賓塞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說,進行正確教育的主要障礙不在于兒童,在于家長。家長不負責任的托辭,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強化著這樣一個印象:孩子你沒錯。而周圍人的容忍,則又進一步強化這個信號:你的行為,不會帶來任何的后果。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會使孩子耳濡目染。如何正確管教孩子,值得每位家長去思考。
向“熊孩子”身后的“熊家長”說“不”!我們非但不能做“熊家長”,在以身作則的同時,還應對“熊孩子”的失良舉止予以矯正,要告訴孩子哪些規(guī)則是不可以違反的,如果違反了,家長要根據(jù)事先立好的規(guī)矩進行懲罰。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熊孩子 熊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