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在中國 中產標準為什么那么高?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呢。
首先,這也源于人們對現(xiàn)實的焦慮感。中產階級,本是一個數(shù)量概念,即一國中占比例最大的中間層,但在一般人的眼中,未必和數(shù)值概念相關,而是意味著一種體面生活。這40年,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資產增值的速度也非常快,階層變遷也非常大,人人都擔心自己掉隊。那么,維持一個體面生活,不至于焦慮,就不能僅僅處于人群的中間,而要處于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也就是說,要處于整個人群的前列。
何謂前列,沒有具體標準,超過平均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標準,但是,在貧富分化嚴重的中國,超過平均,在資產上卻是一個很高的數(shù)字。2014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在數(shù)據(jù)發(fā)布之初,中國城市戶口家庭平均資產247萬元引起社會質疑,而家庭資產40.5萬元的中位數(shù)卻沒有得到重視。主持調查報告的西南財大教授甘犁表示,中位數(shù)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資產狀況。只有14.3%的家庭資產超過了247萬的均值。
可見,要達到平均值,必須在人群的前14.3%,那么,自然而然,人們眼中的中產標準也高了。
其次,這源于系統(tǒng)性的抽樣偏差。所謂系統(tǒng)性偏差,是指由于違反了抽樣調查的隨機原則而導致的代表性誤差。作為一個大眾話題,大多數(shù)人談到中產標準的時候,都不會用搞學術的那一套方法,查數(shù)據(jù)、做分析、拋出偏差,而只是從自己的觀察與感受中得到結論。這就極大的可能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偏差。
什么樣的人會討論中產?流水線上的打工妹不會,整日工作在田里的老農也不會,會討論中產的,只有中產本身,甚至是中產的那些有文化、會社會觀察、參與公共討論的人。這部分中產,一定程度上,在中產中都屬于條件較好的。那么,從這群人的社會關系來看,觀察到的,就是與自己差不多的人群。他們的朋友圈中,不會有餐館的服務員,流水線上的打工仔,種地的農民,那么他的觀察抽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系統(tǒng)性的抽樣誤差。
而且,基于社交媒體的不可避免的特性,觀察到的往往是幸福、炫富。朋友圈中,人們會發(fā)在國外的海灘上度假,但絕對不會發(fā)旅游的費用是分期的;會炫耀一個名牌的包包,但卻會不會發(fā)這個包包用掉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會發(fā)自己寬敞的房子,但不會發(fā)按揭都在靠父母支持。這個時候,系統(tǒng)性的偏差就進一步加大了,變?yōu)榱松缃魂P系與社交媒體展示的兩種偏差。
如果說抽樣偏差形成了偏見,那么反過來說,偏見本身是帶有階層性的。偏見本身就是一種自己所在階層的標志。簡單的說,一個人歧視農民,那么,他多半有城市戶口;如果高喊“你窮你有理?”那么肯定不是一個窮人。
所以,哪怕一個人的判斷、結論是錯的,存在系統(tǒng)性偏差,但也反映了這個人的社交圈子。一個人即使沒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但也會下意識的通過選擇一個更高的立場、視角偏見來向周圍的人顯示自己的社會階層。如果一個人的判斷是,中產的標準是北京兩套房,年收入200萬,那么,就在暗示他自己的財產狀況,退一步,即便他沒有那么多財產,那么多收入,他的見識如此,他的偏見如此,多多少少也表明他也身處這個圈子。而另一個人,他認為中產只需年收入10萬,這很可能表明他的收入如此,他的朋友圈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是如此。
當人們談到中產這個話題的時候,未必意識到自己給出的標準,受到這么多因素的影響,但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于是,在大家的討論中,中產的標準就越來越高了。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產 標準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