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貴州大山里的小花老師:最想帶著孩子們"翻山越嶺去看海"
這幾年,談到貴州的留守兒童,畢節(jié)屢屢發(fā)生的事故時揮之不去的陰影。小花老師告訴記者,平時不會給孩子們刻意貼上留守的標簽,她不希望大家一提到留守兒童,就想著偏遠貧窮的山村,淚流滿臉的無助的孩子。實際上,即便生活艱難而孤單,但很多孩子是積極樂觀向上的。公眾號可以讓更多人通過這個窗口了解孩子們的真實狀態(tài)。
記者初到黔西南,一位當?shù)氐慕逃ぷ髡哒f,他敢保證,在黔西南任何一個村鎮(zhèn)里最漂亮的建筑一定是學校。小花老師對這種說法表示贊同。
“跟我小時候相比,孩子們的上學環(huán)境有很大改善。嶄新的桌椅板凳,多媒體教學設備,營養(yǎng)午餐等,這在過去都是想象不到的。政府、社會各界都在想辦法幫孩子。”小花老師說。
不過,對于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來說,漫長的深夜里,他們還是會因為思念父母而掉眼淚。
小花告訴記者,雖然平時盡量不去給他們貼標簽,白天里,因為有同學的陪伴,留守兒童的狀態(tài)跟其他孩子沒什么兩樣,但是到了晚上他們脆弱的一面偶爾就暴露出來。
“我們能做的也許是他們哭泣時擦拭他們眼角的淚滴,失落時給他們一個鼓勵的眼神,傷心時給他們一個擁抱,他們想父母時幫他們接通那頭的電話。”小花老師說,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無法代替父母在身邊的幸福,但做一些讓孩子們感受到一些溫暖總比不做的好。
通過公眾號的后臺,很多人希望能夠捐助一些東西給孩子,小花老師告訴記者,有時候會給孩子們寫寫信也是同樣有幫助的。
山高路遠,小花老師愿意陪孩子們走一程
小花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課。記者 李放 攝
小花老師的老家就在附近的安龍縣灑雨鎮(zhèn)龍堡村,她是個地道的苗族姑娘。工作兩年來,她告訴記者她不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當孩子們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感覺孩子們很需要她,家長們特別尊重信任老師,自己的生活也很充實。
編輯:梁霄
關鍵詞:貴州 大山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