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原子能樓被拆,感情和記憶無法重建
各種拆遷、拆除新聞發(fā)生,輿論已經有了“拆”字敏感癥,這固然與一些拆除行為缺乏尊重與遠見有關,也和拆除方未能提供足夠說服人們承認“拆除有理”的信息有關。
據媒體報道,位于中關村的中科院原子能樓日前開始了拆除工作,被拆已成既定事實。而上周,一些中科院的院士與職工,還在想辦法爭取將原子能樓保護下來。
其實,原子能樓的拆除,不是臨時的決議。早在2012年就有消息傳出,當時有中科院的退休領導、院士及職工,都曾向主管部門表達過“請勿拆除”的吁求,但“效果甚微”。原子能樓被拆除,似成注定的命運。
大眾輿論對于原子能樓的拆除,并無太大的反應。但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北京浴池雙興堂,以及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被拆除時,都曾引起北京人的強烈反對聲音。之所以對原子能樓的拆除關注度不高,還是因為這座建筑與市民生活距離較遠。另外,兩彈一星時代的記憶已經淡去,人們與之相關聯(lián)的情感也日漸稀薄。
但對于從這座樓中走出來的人們來說,原子能樓卻是獨特的所在。曾有7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和2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31位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在這里工作過,它曾是一個國家頂尖科學人才聚集的標志性建筑,是一項事業(yè)從無到有的見證。因此,呼吁保留原子能樓的院士與職工,他們的情感完全可以理解。
雖然從人文的角度看,它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文物建筑,但它畢竟有著63年的歷史,還藏有我國第一臺粒子加速器等諸多“寶貝”,再加上不少著名科學人物在這里辦公時留下的物品,可謂裝滿回憶。從情感的角度出發(fā),原子能樓是值得保留下來的,如一位倡議者提議的那樣,將其整修后改造為博物館,不失為一個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教育的良好場所。
據悉,原子能樓拆除后,原址或將建起國家納米中心實驗室。從實用主義出發(fā),用國家納米中心實驗室取代原子能樓,這么做也無可厚非,但前提是,原子能樓里有歷史見證價值的“寶貝”能得到妥善保存,與這座樓建有深厚感情的人們,他們的情感能得到一定的撫慰。
前些年,不斷有各種拆遷、拆除新聞發(fā)生,輿論已經有了“拆”字敏感癥,這固然與一些拆除行為缺乏尊重與遠見有關,也和拆除方未能提供足夠說服人們承認“拆除有理”的信息有關。原子能樓的拆除,無形中也墜入了這個邏輯當中。無論拆除的理由是否充足,相關部門都有必要與相關人等進行溝通,并公布有關拆除與重建的一些非機密信息。
面對媒體的詢問,中科院高能所的工作人員表示,“暫時沒有相關人員能夠對拆樓一事進行回復”,這顯然沒法滿足曾在原子能樓參加工作者以及公眾的知情需求,情感上的失落,只會導致對拆樓行為的不滿加劇。
□韓浩月(專欄作家)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科院原子能樓 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