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京劇中的猴戲:楊小樓身段驚險 蓋叫天牽駱駝上臺
猴年說猴事,既切題,也是應(yīng)景,這是中國人民俗活動的一部分,好比新春貼對聯(lián)一樣。在2016年元旦期間,上海京劇院就隆重推出由第三代鄭 (法祥)派傳人嚴(yán)慶谷領(lǐng)銜主演跨度為期一年,分為吉祥篇、勵志篇和功德篇三個篇章的孫悟空戲系列展演。喜歡看猴戲的觀眾可以去現(xiàn)場一飽眼福。
嚴(yán)慶谷扮演的孫悟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京劇中有關(guān)猴戲的事情。猴戲的起源非常早,早在漢代畫像石中百戲圖里就有猴戲形象。但京劇中的猴戲來源于昆曲,歸武生行當(dāng)。猴戲在京劇中屬于偏門,戲碼并不多,和生旦戲不可同日而語,但由于演猴戲的名家輩出,因而,在觀眾中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猴戲的近代流傳主要還是在清末時期。由于小說《西游記》的廣泛傳播,也促使了猴戲在市民階層的流行,產(chǎn)生了不少擅演猴戲的名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有楊小樓、李萬春、李少春、蓋叫天等人,這些都是當(dāng)時名震海內(nèi)的京劇大家。眾所周知,京劇是角的藝術(shù),所以,再冷僻的戲,只要有好的角在,就能大放異彩。
自從明朝董其昌將繪畫分為南北宗后,中國的藝術(shù)一直有南北派之分。如繪畫上的南張(大千)北溥(心畬),篆刻上的北齊(白石)南鄧(散木)。在京劇上也是如此,如老生行當(dāng)?shù)哪削?周信芳)北馬(馬連良),而在武生行當(dāng)里,就是北楊(小樓)南蓋(叫天)了。他們風(fēng)格不一,都擅演猴戲,都是這個行當(dāng)里的一代宗師。
京劇里的猴戲表演在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曾經(jīng)盛極一時。所謂時勢造英雄,現(xiàn)代猴戲看的人少了,猴戲也就有些沒落了,除了六小齡童因電視劇《西游記》走紅而全國聞名以外,戲曲界擅演猴戲的名角已是難得一見。
楊小樓猴戲臉譜。
楊小樓的猴戲?qū)W自他的父親楊月樓。而他最早的藝名叫“小楊猴”,既源于家學(xué),又有所創(chuàng)新。楊小樓重視舞臺的完整性和整體美。他扮演的《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在“偷桃”“盜丹”等場中,穿戴黃色藍(lán)團(tuán)龍的智多衣和加球飾的硬殼“鉆天盔”,以取代當(dāng)時與孫悟空身份不相稱的“猴衣猴帽”。這種細(xì)節(jié)上的一絲不茍,可以看出一個優(yōu)秀演員所花的心力,而這正是名家區(qū)別于普通藝人的所在。
據(jù)老一輩的人說,楊小樓年輕時演《水簾洞》,在高臺上,坐圈椅,有許多驚險的身段,鬧海的跌撲靈活,開打的火爆熱烈都令人嘆為觀止。楊小樓的《安天會》,據(jù)劇評名家丁秉鐩說,他的美猴王,穿蟒袍,有王者相,動作敏捷,嗓音清亮,且在動作、演唱、身段、表情上無不生動逼肖,演出得極有層次,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活潑而不過火,輕松而不俚俗。這種境界恐怕只有親臨現(xiàn)場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也足以說明楊小樓功夫之了得。
在北派的名家中,還有一位老伶工郝振基,在北昆名家韓世昌的昆弋班里搭班,也擅演《安天會》。為揣摩猴子的動作,表情,他在家里養(yǎng)了一只猴子,朝夕觀摩猴子的動態(tài),且郝振基本人瘦小枯干,天生就是猴子相。所以他的《安天會》,在模仿猴子的動作上十分“神似”,抓耳撓腮、擠眼縮脖,儼然就是活猴,很多人覺得郝振基甚至賽過了楊小樓,但這畢竟只是像而已,在表演藝術(shù)方面,他萬不能與楊小樓相提并論。
北派武生在楊小樓去世后,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武生的領(lǐng)軍人物,且擅演猴戲的還有李萬春和李少春,他們是郎舅關(guān)系,但因為是同行,“二李之爭”一度達(dá)四五年之久,在當(dāng)年也是轟動梨園界的大事。
李萬春身材不高,擅長短打,演猴戲自然是得心應(yīng)手。李萬春的招牌戲是《武松》,和南派的蓋叫天一樣。李萬春的《安天會》活潑生動,渾身都是戲,在當(dāng)時人看來,僅次于楊小樓。他的猴戲在北方奠定了基礎(chǔ),幾乎每場必演。但猴戲的劇目非常少,也就《水簾洞》《安天會》幾出。李萬春走紅后,開始拓展劇目,于是出現(xiàn)了二本 《安天會》《五行山》《斗六賊》《真假美猴王》等一連串的猴戲,并在表演上也增加了新型的開打,在把子上用黏、勾、搭、掛等各種小動作豐富角色的形象,使觀眾感到新鮮、有趣、刺激,而李萬春也因此成為猴戲的權(quán)威。
李萬春雖在京劇史上留名,但論影響力則不及妻弟李少春。由于京劇電影 《野豬林》 的拍攝,更使得李少春聲名大振。
李少春同樣生于京劇世家,他的父親李桂春,藝名小達(dá)子,以演包公戲聞名上海灘,賺得缽滿盆滿。當(dāng)時上海有一句話,梅蘭芳包銀再大,也只是幾年到上海演一回,而小達(dá)子一年要掙好幾萬。言下之意是梅蘭芳也不及他。
李少春師從余叔巖,嗓子雖不及孟小冬,但畢竟是世家子弟,基本功扎實,這又是孟小冬所不及的。既然提到“二李之爭”,我們不妨來說說其間的趣聞吧。
既是郎舅關(guān)系,李少春初到北平(京)演出,李萬春自然盡心盡力安排。但李少春頭一天的打炮戲是 《戰(zhàn)馬超》和《群臣宴》,后面貼的又是猴戲《水簾洞》,而這兩出戲都是李萬春擅長的戲。李少春演的又是風(fēng)生水起,這讓做姐夫的如何高興。于是在李少春再度演《水簾洞》的同一天,李萬春也貼出文武雙出的《水簾洞》和《四郎探母》,引得戲迷大為興奮。
正當(dāng)擂臺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老生李寶奎向李少春獻(xiàn)計,既然李萬春的《安天會》《水簾洞》叫座,但觀眾總不能一直看這兩出戲吧!于是李寶奎編了一出新戲《智激美猴王》,并設(shè)計了很多新的開打動作,由李少春演孫悟空,自己反串豬八戒。新戲推出后,轟動京城,從此郎舅開始結(jié)下梁子。
《智激美猴王》成功后,李少春又推出了《十八羅漢斗悟空》,氣得李萬春隨即推出《十八羅漢收大鵬》,沒想到這又引出了一段公案。
李萬春在上海貼出《十八羅漢收大鵬》時,引發(fā)了蓋叫天的兒子,也擅長猴戲的張翼鵬的多心———你既然想收伏我,那好吧!我也還以顏色。張翼鵬順勢推出《孫悟空棒打萬年春》。而在報紙的廣告上,故意把“年”字登得比較小,乍一看,讓人覺得是“孫悟空棒打萬春”。令人發(fā)噱,也是一段梨園趣聞。
在南派的猴戲名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著“江南活武松”之稱的蓋叫天和他的兩個兒子張翼鵬和張二鵬了。蓋叫天演猴戲是一代名家,尤其是在連臺本戲《西游記》中的絕技舞雙鞭,腳舞雙圈,手彈琵琶等功夫,令人叫絕。
蓋叫天久在江南一帶演出。有一次在上海的馬路上遛彎,看到一個賣草藥的人牽著一頭駱駝,聰明的蓋叫天覺得駱駝在南方是稀罕之物,如果用在舞臺上,肯定會有號召力,于是花200元將駱駝買下。起初,駱駝就拴在弄堂里的過街樓下過夜,清晨買菜的婦女路過弄堂,稍不留意,菜就被駱駝席卷一空,惹得鄰居有怨言。蓋叫天只得另找空地,安放駱駝,并令人每天訓(xùn)練它。蓋叫天訓(xùn)練駱駝,自然是一件新鮮事,消息后來被上海共舞臺知道了,覺得大有文章可作,即刻禮聘蓋叫天去演《西游記》,蓋叫天就把駱駝當(dāng)做孫悟空當(dāng)上弼馬溫后看管的動物,把它牽上舞臺,孫悟空則騎在駱駝背上,表演各種動作,這一演出竟然轟動申城。
蓋叫天的牽動物上舞臺,自然只是一個“噱頭”,藝術(shù)成分很低,但很適合上海這個喜歡新鮮,追求刺激碼頭。當(dāng)然,這只是蓋叫天舞臺生涯的一段小插曲,而他真正的舞臺藝術(shù),是嚴(yán)肅的,非凡的。(歐南 樂評人)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京劇中的猴戲 楊小樓身段驚險 蓋叫天牽駱駝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