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西藏人眼中的西藏50年 非公經濟發(fā)展迎來新春天
公務員雍西:當年最好的禮物是新鮮蔬菜水果
“現在誰稀罕西瓜??!可在當年,誰家要是能吃上西瓜,絕對能讓鄰居家的孩子羨慕上好幾天。”雍西,生在四川,長在西藏,如今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她在拉薩生活了幾十年,親眼目睹了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發(fā)展變化。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的西藏,她如此感慨。
在雍西的記憶中,西藏的冬天,吃菜是永遠的老三樣:白菜、蘿卜、土豆。而冬天之外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每天最多的是罐頭,新鮮蔬菜是“奢侈品”。
雍西至今記得當年拉薩機場里有一道“奇觀”:只要是去外地出差或探親返回西藏的人,手中的行李都明顯超重了,因為里面塞滿了從內地帶回的新鮮水果蔬菜。有人帶青椒,有人帶蒜薹,還有人拿了好多綠油油的豌豆尖,把所有能裝滿的口袋都裝滿?;貋砗?,親戚朋友鄰居,這家分幾棵,那家分一小把,每家炒一小盤青菜。“這在當年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上世紀90年代,西藏開始引進高效日光溫室技術,對高原地區(qū)種植業(yè)結構進行優(yōu)化。蔬菜生產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如今,新鮮蔬菜在西藏早已不是稀罕物。在內地隨處可見的溫室大棚也在高原“安了家”,絕大部分蔬菜水果都可以在這里種植。不要說日喀則有名的蔬菜產業(yè)種植基地白朗縣,讓從不種植蔬菜的農牧民嘗到了甜頭,成為他們致富的“搖錢樹”,就連偏遠的阿里普蘭縣農牧民都吃上了本地的新鮮蔬菜。
普蘭縣城平均海拔3900米,以前吃菜主要是“老三樣”,其他菜要從遙遠的拉薩或新疆運來,路途遠,菜價高。當地人半開玩笑地說,最尊貴的客人,要用素菜招待。從2013年起,普蘭縣開始建立現代農業(yè)示范園,不僅解決了本地居民吃菜難問題,還讓不少人因此發(fā)家致富。
解決了蔬菜種植問題后,為了讓老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買到新鮮蔬菜,不斷豐富百姓餐桌,西藏各級政府把“菜籃子”工程作為民生建設的頭等大事,不斷改進提高公共服務化水平。
以拉薩為例,農貿市場、超市和惠民平價蔬菜直銷車不斷增多,蔬菜種類已達百余種,禽蛋、鮮肉、海鮮、干貨等一應俱全,甚至連藍莓、榴蓮等也可以輕易買到。按《拉薩市“十二五”蔬菜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到2015年拉薩市蔬菜種植面積將發(fā)展到8.52萬畝,產量達到35萬噸。
從依靠運輸到自給自足,從冬日里的“老三樣”到琳瑯滿目,如今,在雪域高原,“吃菜難”漸漸成為了歷史。西藏老百姓的餐桌越來越豐盛,“菜籃子”越來越豐富。雍西小時候吃蔬菜水果的愿望終于成真。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西藏50年 拉薩 蔬菜 非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