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當眾摳鼻子,靠教化還是靠曝光
文明的素質是慢慢培育的,是社會教化的結果,而不是靠“創(chuàng)衛(wèi)”的功利性目的推動的。如果非要借助某種力量強制訓導規(guī)誡,往往過猶不及。
“亂扔垃圾你曝曝光就是了,就連摳鼻屎、穿拖鞋也曝光,這又不是什么違法的事情,建議打個馬賽克……”日前,江蘇宿遷電視臺開設的一檔專門曝光市民不文明行為的節(jié)目,引發(fā)了強烈關注。而圍繞是否該給“被曝光的市民”打馬賽克,更是眾說紛紜、分歧甚大。
宿遷煞費苦心整治當?shù)厥忻竦牟晃拿餍袨椋从谠撌姓跔巹?chuàng)全國文明城市。兩個月前,《宿遷文明20條》的發(fā)布就在輿論場里激起不小的震蕩,“接聽尊者電話要等對方先掛機”“吃飯不許吧唧嘴”等事無巨細的文明引導,曾遭遇不少網友的揶揄。“摳鼻子”被電視曝光,不過是宿遷《文明20條》的后續(xù)延宕。或者說,電視曝光也是當?shù)匾?guī)范市民文明行為的手段之一。
電視曝光這樣的“引導”手段是不是過于“暴力”?反對者認為它侵犯個人隱私,支持者認為如果打上馬賽克曝光就起不到應有的“威懾”效果。拋開表層爭論,不妨先探討一下美德到底是如何培育出來的:美德只能靠美德培育,企圖用不道德的方式培育美德,無異于緣木求魚,甚至還會激化矛盾,惡化社會道德。有市民與欄目組發(fā)生爭執(zhí),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強行曝光未必是一種引導民眾文明的積極方式。
公共場合摳鼻子確實有損個人形象,“不在公共場合摳鼻子”也不是宿遷“特色”,國家旅游局出臺的文明公約中,也有類似內容。有意思的是,那些娛樂新聞里,如果有人抓拍了明星摳鼻子的動作,大家都會對此一笑了之。沒有人會真正且嚴肅地去批評他們修養(yǎng)不夠,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動作并非有意為之。1995年,美國科研人員湯普森和杰弗遜還專門對摳鼻子進行過系統(tǒng)研究,他們向威斯康星州戴恩縣的1000名成年人發(fā)送了調查問卷郵件,在254份有效問卷中,高達91%的人承認他們有摳鼻屎的習慣,其中1.2%的人平均每小時都要摳一次。由此來看,摳鼻子雖然是不文明的,但它確實又是一種難以自控的生理反應。這樣的“不文明”,是不是一定要通過曝光來震懾?
市民偶爾在公共場合有摳鼻子的行為,其實也沒必要過分敏感。在社交媒體對話框的表情里,都有摳鼻子的表情設置,據(jù)說這還是一個“萬能表情”。宿遷官方應該真正明白,文明的素質是慢慢培育的,是社會教化的結果,而不是靠“創(chuàng)衛(wèi)”的功利性目的推動的。對于那些更適合以規(guī)勸的方式去改變的“不文明”行為,如果非要借助某種力量強制訓導規(guī)誡,往往過猶不及。宿遷“創(chuàng)衛(wèi)”整治不文明,千萬別因措施不當,而把自己陷入“不文明”的輿論漩渦中。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文明 素質 社會教化 電視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