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國內銀行1年半曝出18起存款失蹤案 涉及金額46億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至2015年6月,媒體曝光的巨額存款糾紛事件35起。其中,有18起是存款“失蹤”,涉及金額超過46億元,包括興業(yè)銀行涉嫌非法集資的“卷款潛逃”事件中的30億元;有17起是“飛單”事件,涉及金額超過12億元,主要發(fā)生在個人儲戶身上。在18起存款“失蹤”事件中,有12起是儲戶被騙,其中8起是儲戶因貪圖“貼息存款”被騙。
比如,今年5月15日,有媒體報道稱“河北女老板1080萬工行存款僅剩124元”,隨后,河北有幾十名工商銀行儲戶向媒體表示,他們在中國工商銀行石家莊建南支行的存款莫名“失蹤”,初步統(tǒng)計,涉及金額達數(shù)千萬元人民幣。
上述女老板王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2014年初開始,這家工商銀行營業(yè)網點(建南支行)的一名負責人梁某就開始向我推薦,說是工商銀行有一項高息攬儲業(yè)務,一年的定期存款可以拿到10%的年息。我根本沒有意向存款,但梁某不僅三番五次地勸說,還給我的公司介紹客戶。”經不起梁某的軟磨硬泡,考慮到對方是工行正式員工的身份,王麗最終同意辦理這項業(yè)務。
據王麗回憶,第一次存款時,梁某把她帶到了建南支行,在門口和建南支行的一名員工范某進行了簡單交接。王麗在范某的指引下,辦理了定期存款業(yè)務及U盾網銀。今年5月7日,她來到工行查詢,才發(fā)現(xiàn)自己辦理的U盾是假的,而自己的千萬存款也僅剩百元。
據媒體報道,目前,河北銀監(jiān)局已向工行核實情況,并約談了工行相關負責人,了解事件處置最新進展。據悉,公安機關已受理案件,案件正在偵辦中。
而在銀行方面看來,類似案件屬于“儲戶被騙”而不是“存款失蹤”。某銀行的一位支行行長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實際上,基本不存在銀行里的存款丟失的事情,而是儲戶被人騙了。”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不法人員利用銀行的信譽做了違法的事情。
今年年初,銀監(jiān)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曾發(fā)布評論文章《所謂存款“失蹤”原來是“被騙”》,文章表示,銀行素有“三鐵”之稱,鐵賬、鐵款、鐵算盤,在各行各業(yè)享有盛譽。確切地說,一些糾紛事件中存款不是“失蹤”,也不是“被盜”,而是不知不覺中“被騙”了。在案件告破之前,有人描述成“失蹤”、“丟失”,好像很神秘的樣子。
但記者統(tǒng)計案例發(fā)現(xiàn),很多“被騙”儲戶,都聲稱相關事件發(fā)生在銀行辦公場所,不能稱之為“被不法分子騙”。
這種情況,在“飛單”事件中更多。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多位北京市民稱,在中國農業(yè)銀行北京市通州支行次渠分理處客戶經理李某處購買理財產品,但到期后本金與收益均未兌現(xiàn),共涉及17人2248萬元。李某推薦“中企華康股權”時,說是農行次渠分理處保息保本的產品,安全性高;客戶張先生稱,每次購買理財產品都是在農行次渠分理處理財辦公室內,并有其他銀行工作人員在場。
隨后,中國農業(yè)銀行北京市分行回應稱,經初步調查,該理財產品非農行發(fā)售,客戶提供的“合同”及“協(xié)議”文本上無農行任何落款、簽章及簽字,農行對該產品也無任何擔保。其次,目前無足夠證據證明理財產品是在農行內部購買。針對客戶訴求,農行建議客戶通過司法途徑依法解決問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銀行 存款失蹤 “存款失蹤”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