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 >政協(xié)65周年>最政協(xié)四屆政協(xié)
葉劍英
(1897—1986)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人。1917年夏,進云南講武堂學習。畢業(yè)后,入粵軍。1921年,任江防艦隊陸戰(zhàn)隊營長。1924年,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參與籌辦黃埔軍校,并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參加北伐戰(zhàn)爭,先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新編第二師師長。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第四軍教導團團長。同年12月,參與發(fā)動領導了廣州起義。1928年,赴蘇聯入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1930年秋回國。1931年進入中央蘇區(qū)。先后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瑞金衛(wèi)戍司令,閩贛軍區(qū)和福建軍區(qū)司令員等職。1934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zhí)行委員。隨后,任中央軍委第四局局長。同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zhàn)縱隊司令員。1935年6月,任紅軍前敵指揮部參謀長。到陜北后,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1936年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1937年8月,任八路軍參謀長。后相繼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南方局常務委員。1941年2月,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11月,兼任軍事學院副院長。1946年1月,任北平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中共代表。1947年2月,返回延安。先后任人民解放軍總部參謀長、中共中央后方委員會書記。1948年,兼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任北平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華南軍區(qū)司令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廣東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2年后,任中南軍區(qū)代司令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從1954年開始,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jiān)察部部長、訓練總監(jiān)部代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58年后任軍事科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央軍事訓練和軍事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1964年12月至1978年2月任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同年5月,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75年任國防部部長。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斗爭中起了重要作用。1978年3月,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80年任憲法修改委員會主任委員。1983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參謀長 副主席 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