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全國政協委員張其成:
大力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八德”教育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解艷華) “當代社會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認識不足,甚至還有不少誤解,青少年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降低,信仰危機、道德缺失、迷惘浮躁、崇洋媚俗、‘去中國化’的現象比較嚴重。”全國政協委員張其成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提供了一組數據,天津師大一項針對大學生道德現狀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社會的不信任程度達到59.2%,遇到有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上會怎么辦時,只有17.3%的學生選擇立刻去攙扶;對考試,只有38.2%的學生“從不作弊”;有69%的學生認為求職違約的行為“可以理解,視具體情況而論”。
為此張其成建議:
一、 要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育人作用,糾正對傳統(tǒng)文化的偏見。目前不少人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偏見,認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這是不準確的。其實在儒釋道的經典中早就有這種思想,并有大量論述,比如《老子》就倡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偏愛,萬物在“道”中,一切平等?!肚f子》的《逍遙游》和《齊物論》則集中體現了自由、平等思想:“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從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的佛教,則更是講“眾生平等”。再看儒家,雖然儒家思想中缺少政治上的平等主張,但在德性層面上卻是主張平等的,從孔子的“性相近”到孟子的人性皆善,都體現了儒家的德性平等思想。所以我們要認真挖掘符合核心價值的優(yōu)秀文化資源,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
二、 要建立以“八德”為核心的國學教育體系,回歸教育立德育人的本質。“八德”就是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是中國人在長期的歷史過程的形成的核心價值和傳統(tǒng)美德。“八德”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人本教育,而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有健全人格的公民。通過“八德”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培養(yǎng)有道德信仰的健全人格。
三、 強化知行合一、學思結合的教學方法。國學“八德”教育不能空洞說教,一定要與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知識化為行為。注重躬身實踐,要求把所學的內化為自己的信仰、外化為行為規(guī)范,注意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
四、 動員社會力量,形成社會共識,努力營造以“八德”為核心的道德建設的社會風尚。鼓勵大眾媒體投入,出版與“八德”相關的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出多品種的經典誦讀類、精講類、科普類圖書;扶持與新媒體相關的文化傳播項目,創(chuàng)作相關的影視作品、網絡作品,利用新媒體傳播方式,寓教于樂。只有把青少年的目光吸引進來,才能潛移默化、心靈認同、身體力行。
編輯:薛鑫
關鍵詞: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去中國化’的現象 大學生道德現狀 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