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沸點
復旦教授辱罵孔子該被驅(qū)逐?學者:孔子沒有那么脆弱
2
每次上完課要休整一天
趙璕一再表示,四書學堂是一個“共同求道”、志趣相投的群體,代表了“我們時代的志氣”。來參與課堂的學員,他們不滿足既有的學識積累,所追求的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完善。“他們有一種很高的心氣。希望通過反求諸己的方式,向自己的內(nèi)在提出更高要求。可能在這一點上,我才和他們相遇了。”
學員們對學堂的期望以及趙璕對自身一直以來的高要求,無形中給了他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一方面是體力上的。每周六下午的課程一般不會少于五六個小時,有時甚至會延續(xù)到晚上,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他自己在講述。盡管私下和學員都非常熟悉,但只要正式開始上課,他們之間就沒有了閑聊,這對于他的體力是一個考驗。
另一方面的壓力是精神上的。對趙璕來說,這是“敢質(zhì)于天下、質(zhì)于古往今來的先圣先賢”的壓力。在講《大學》時,趙璕非常感慨,如果沒有晚明大儒劉宗周,那么他也就講不出“慎獨”,“劉宗周在北京城里做過多年的御史,說不定他就在北京上空的哪個地方看著你,你如何敢隨隨便便講這些東西?”實際上,宋明以來,四書一直是最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高明的講習者成千過萬,一個有內(nèi)在要求的人永遠不敢放松。
因此,在體力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每周六上完課,趙璕第二天都要休息一天,“什么事情也不做。”
趙璕對學堂內(nèi)容的精心準備,一方面給學員帶來豐富收獲,另一方面學員要想完全領(lǐng)會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不僅要在課堂上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更要在課堂外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兩位美國的漢學家雖然學習了很多年的漢語,漢語水平非常高,但每次在四書學堂的課上,兩位漢學家聽起來還是非常吃力,他們后來告訴趙璕,要參加這個課堂,他們還沒有準備好。
還有一些不是從事專業(yè)研究的上班族學員,一則沒有相應的學術(shù)基礎(chǔ),再加上平時沒有時間看書,參加四書學堂就會顯得比較困難,但有人依然堅持了下來,對他們來說,工作之余能聽到老師精心準備的課,“過程很痛苦,但身心很愉悅。”
由此,趙璕也收獲到一些欣慰:“一個時代里最深層的東西開始在變了。人們內(nèi)在的要求開始出現(xiàn)了,他們不再是被動地去接受,去等待別人賜予他什么東西,而是通過自我參與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在要求。”
編輯:玄燕鳳
關(guān)鍵詞:復旦教授辱罵孔子 驅(qū)逐 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