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留住深山里的“無字天歌”
正在歌唱的侗族姑娘
義賣臍橙支持大歌傳承
沒有企業(yè)支持,沒有基金會合作,沒有社會資金幫扶。民藝社所有扶持侗族大歌和琵琶歌的費用,除了成員們的自費,就僅僅來源于對貴州臍橙義賣獲得的收益。
每到冬季,把貴州山區(qū)的臍橙運到北京進行義賣,就成了民藝社成員們最忙碌的工作之一。
2012年底,通過義賣臍橙,民藝社獲得了52641元利潤,全部用于資助歌師和學歌學生的助學金項目中。2013年底到今年初,獲得133629元利潤,除了資助歌師和學生外,還增設“民族文化進課堂”專項獎學金合作學校3所。
“我們不是扶貧式的分發(fā)資金,而是設立助學金、獎教金,讓那些熱愛民族文化、喜歡侗族大歌的歌師和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自我實現(xiàn)。”青曼說。
兩年來,民藝社分別與榕江縣當?shù)氐膸姿袑W合作,成立學校侗族大歌隊和琵琶歌興趣小組,并以6000元/年的酬勞,從宰蕩村請來歌師每周一次教授侗族大歌,此外還對學習侗族大歌的學生每人每學期發(fā)放500元-750元的助學金。
同時民藝社還深入侗族村寨宰蕩,對一直在堅持教授侗族大歌的5位年邁老歌師發(fā)放2000元/人/年的鼓勵金,留存侗族大歌的種子。
“我們還想籌建更多的侗族大歌隊、琵琶歌隊,邀請更多的歌師走進校園傳承技藝。”青曼說。
“還好,我們一直在路上”
民藝社的侗族大歌扶持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在此次侗族大歌原生態(tài)音樂會上,一位72歲的老歌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位老歌師叫楊勝元,顯得有些少言木訥。但是一上舞臺,隨著蒼涼而富有穿透力的歌聲響起,老人立刻變得精神奕奕、神采飛揚。
楊勝元老人是民藝社資助的宰蕩5位老歌師之一。當年,民藝社的志愿者鼓勵楊勝元重新招學生時,老人非常高興而慎重地答應了。
可是到2013年底,民藝社的志愿者們再見到老人時,他顯得非常沮喪:一開始自愿跟隨老人學歌的12個少年,沒有幾個能堅持下來。
“我天天晚上在家燒好一大盆炭火,但就是沒人來。”楊勝元老人說,自己已經(jīng)72歲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不在了,作為侗族村寨為數(shù)不多的男歌師,不希望男聲大歌后繼無人。
于是民藝社做出決定,所有的歌師都要全力以赴支持楊勝元的工作,隨后民藝社資助的一批有志于學歌的少年被送到楊勝元門下。
面對新的重托,楊勝元歌師略顯難為情地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在民藝社的支持下能恢復侗寨古老的拜師儀式。在古老的拜師儀式舉行后,悠揚動聽的侗族大歌再次在小寨上空響起……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8月,當民藝社的志愿者們重返侗寨宰蕩時,老人臉上洋溢著舒展的笑容,少年男歌隊人數(shù)已經(jīng)穩(wěn)定到21人。受此鼓舞,村里另一個隱唱多年的男歌師、61歲的楊秀全,從2014年4月起也開始重新招生教歌,目前學生數(shù)穩(wěn)定在11人。
隨著侗族大歌保護行動的一步步進展,貴州民藝社也有了更多的計劃。下一步,他們計劃給宰蕩村的侗族大歌隊制作一張較高水準的原聲大碟。而這一切,僅僅依靠義賣臍橙的收入已經(jīng)遠遠不夠。
和許多其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樣,侗族大歌的保護與傳承,也急需社會力量的資助與扶持。
“侗聽”音樂會現(xiàn)場,被歌聲所震撼的企業(yè)家于博文當場資助了民藝社所幫扶的學生一年的獎學金。
“我們想留住純粹的歌聲,卻擋不住時間匆匆的腳步;我們想做得更好,卻不得不承認,需要更多人的幫助。還好,我們一直在路上。”青曼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無字天歌 侗族大歌 琵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