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垃圾食品"賣得火 校門口攤販怎么管?
北京朝陽區(qū)針織路小學門口
孩子們眼光高了,不愿意買了
魏 薇 鄧淑文
5月6日下午放學時分,北京市朝陽區(qū)針織路小學門口除了來接孩子的家長以及過往的行人和車輛,記者沒有看到流動小攤販。
“我媽不讓我在小攤上買零食,像麻辣燙、糖葫蘆、菠蘿什么的。她說別在外面買,太臟了,會帶我去干凈的地方買。”針織路小學二年級學生欣平告訴記者。“時代不同,記憶不同,現(xiàn)在北京的小學門口真是一個流動小攤都沒有,現(xiàn)在的小孩都挑著呢,都去逛大商場了。”在校門口等著接孩子的一位家長說。不過,不少小學附近都有小超市、蛋糕房、水果商店等等,不少學生在放學后仍然會到那些店里購買各種食品。
提起校門口的流動零食攤,已經(jīng)是大學生的路人小張感慨很多。“小孩對食物的要求標準高了,管理力度嚴了,攤販沒有市場了,三方力量角逐,終于還校門口一片衛(wèi)生、純凈的天空。”
在小張的記憶中,“一到放學時間,小攤販們就聚集在學校門口。那時候經(jīng)常是老奶奶推著小三輪車,有幾毛錢一顆的糖豆兒,惡作劇的小玩意兒,還有小雞、小白兔這些寵物,也有學習用品和紅領巾……可以說應有盡有,學生們都是忠實‘粉絲’。還有人在課間的時候隔著鐵門遞錢出來買。”
“那時候幾乎沒有城管,但學校還是管的。”小張說,“那時候每個學校都有值周生,專門抓在小攤上亂買東西的學生。不過,還是很多人偷著買,只要不被逮著就行。”
在小張看來,學校周邊的小攤食品雖然好吃,但是仍然存在著不衛(wèi)生和影響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問題。
山東濟南市姚家小學門口
管得太嚴不能擺,進到市場了
本報記者 卞民德
5月8日清晨7:00,明晃晃的太陽開始爬高。通往濟南市姚家小學的路上,車輛和行人漸漸多了起來。孩子們頭戴小黃帽、身穿暗紅色校服,不斷地匯集到學校門口。幾個老師和保安早已就位,招呼著孩子們入校。年過六旬的張大爺,抱著胳膊站在人行道上,目送讀二年級的小孫子走進校門。
姚家小學地處丁字路口,北側是一片新建成的高層住宅,南側是已顯老舊的開放式小區(qū)。正沖校門的馬路兩側,多被圍墻遮攔,少有商業(yè)氣息。以前,學校門口的小攤小販不少,像一個小早市,“都是賣些吃的,還有小孩子喜歡的玩意,動不動就把路給堵了?,F(xiàn)在不讓擺了,一下清凈了不少。”張大爺介紹說。
一個多月前,濟南市委市政府提出對流動食品攤販統(tǒng)一管理,將市內區(qū)域分為禁止經(jīng)營、限制經(jīng)營和允許經(jīng)營三大類。這其中,城市主干道、廣場、學校周邊等公共區(qū)域被劃為“絕對禁止區(qū)”。
學校周邊一向是流動攤販尤其是食品經(jīng)營的“風水寶地”,難道他們真愿意放棄?“那倒也不是,看見那邊的集貿(mào)市場沒有,攤販們都跑到里頭去了。”張大爺天天接送孩子,對周邊的情況非常熟悉。
集貿(mào)市場距離姚家小學門口近百米,面積不大,平時主要滿足周邊小區(qū)日常生活之需。記者看到,許多孩子進進出出,手里拿著食物或是文具玩具。
還沒走進市場,一股濃重的油炸味兒撲面而來。門口兩側,七八個流動攤位正是最忙活的時候。炸雞柳、肉夾饃、烤腸……每個小攤前都圍著幾個孩子。或許是早上來不及在家里吃飯,也有些孩子是家長帶著過來。
“老板,生意怎么樣啊?”記者也沒吃早飯,干脆買個肉夾饃,順便跟攤主聊上幾句。“還行吧,主要就是這些小孩子來吃,小本生意,賺不了大錢,就指望這個養(yǎng)家呢。”
“怎么不到學校門口去賣,那邊小孩子更多啊?”
“可不敢去,現(xiàn)在管得嚴,不讓在門口賣,馬路邊上都不行,只能在這里,礙不著交通,也不影響市容。”
走出市場,恰好一輛城管執(zhí)法車駛過。沒過多久,城管執(zhí)法車再次出現(xiàn)在姚家小學門口??磥?,攤主的話不假,管理的確是嚴格了。
8點鐘,隨著上課的鈴聲響起,姚家小學門前開始歸于平靜。集貿(mào)市場里,剛剛還生意熱火的攤位前,已經(jīng)見不到孩子們的身影。攤販們開始收拾家什,陸續(xù)離去。
據(jù)了解,濟南市近期還專門出臺《關于加強食品流動攤販管理的意見》,進一步加強監(jiān)管,規(guī)范流動攤販的經(jīng)營。對城市交通、市容秩序等影響較小的區(qū)域,以及不影響交通、市容和居民生活工作的場地寬松區(qū)域,可以根據(jù)交通、市政狀況等設定合理經(jīng)營時間段。
原標題:校門口攤販怎么管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門口 食品 學校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