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跨省上班族的日常: 父母出馬排隊等公交
有時就恨自己,當(dāng)父親的沒能耐
經(jīng)過多年觀察,張紅英發(fā)現(xiàn)燕郊排隊的父母分為三撥:最早一撥5點半就出現(xiàn)了,那是孩子上班特別早或者特別遠的;接下來是包括她在內(nèi)的“中班”父母,6點半左右開始排隊,那是燕郊早上最喧囂的時候;最后出現(xiàn)的“晚班”父母離開車站時已接近8點,燕郊即將恢復(fù)平靜。
張紅英到達車站時,60歲的遼寧人老包正往家里走。路上,他碰見剛出門的老蔡。“你今天不排隊了?我那個已經(jīng)上完了,走了。”戴著眼鏡的老包站在路邊,慢悠悠地說。
“不排,兒子出差了,不在家。”老蔡說。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不是電視報道,昆山去上海上班的,有地鐵,比咱們這兒方便,我看那天報道的時候也掛了一句燕郊,是不是……”
“今年河北的工作重點應(yīng)該是治理污染,小企業(yè)關(guān)、停、轉(zhuǎn),估計涉及交通這塊的少。”老包退休前是機關(guān)里的公務(wù)員,說起話來愛分析。
兩年前,老包家在燕郊買了房,他和老伴從老家搬來照顧兒子起居。“我們這個年齡段,孩子就一個兩個,兒女在哪兒落腳,父母也就跟著了。”老包說。
“你不得跟著照顧他嘛。”老蔡附和著。一年前,他和老伴離開河南開封老家,來這里照顧剛出生的孫子。早上,他出門排隊,老伴留在家里做飯。
老伙計們湊在一起聊聊天,時間倒也過得快。雖然大家叫不上彼此的名字,但誰今天沒來、誰搬到北京住、誰的兒子生了孫子、誰的老伴住院,都一清二楚??墒牵绻烊硕甲吡?,自己出門時又穿少了,站在那里就不怎么好受了。
“走了好幾輛車了,一起的老頭老太太都走了,人家孩子都來了咱的怎么還沒來?”王立柱戴著鴨舌帽,搓著手說。他幫兒媳婦排隊,“有一次等了40分鐘她才出來,哎呦,哈哈哈,她沒起來,又睡了幾分鐘”。
59歲的王立柱是黑龍江大慶人。2008年,小兒媳婦生了對龍鳳胎,他跟單位請了10天假來北京。“人不就是這樣嗎,一有孫子,孫子什么樣總得看看吧。到這一看,這倆孩子太好了,不能走了。”
王立柱的小兒子以前是水泥廠工人,下崗后和媳婦到了北京,他跑業(yè)務(wù),媳婦在秀水商場里當(dāng)導(dǎo)購。倆人在北京管莊附近租了間平房。王立柱覺得老換地方對孩子不好,他掏出積蓄,又向親戚借了幾萬元,讓小兒子在燕郊買房,裝修完還沒晾干,全家人就搬了進去。
每天早上5點,王立柱就睡不著了,他輕手輕腳地起來,燒開水、做早點,然后叫醒兒媳:“到點了,起來吧,吃飯了,我去排隊。”
“爸你別走了,我站著去吧。”兒媳婦也勸過。
“你站著多累得慌啊,我排一會兒吧。”他飯也來不及吃就出門了。
王立柱的老伴幾年前去世,幾乎從來沒抱過兒子的他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一個哭,另一個也跟著哭,一個病,另一個也跟著病,醫(yī)院的人都認識他了。等兩個孩子病好了,王立柱也病了一場。
“現(xiàn)在習(xí)慣了,也不累了。剛開始累得我啊,我不干了,愛咋地咋地,把我累死了??梢粚に迹瑑鹤友?,也沒辦法。有時就恨自己,當(dāng)父親的沒能耐,要是父親是大款,給孩子幾百萬,買個大房子,雇個保姆,還用啥啊!咱沒能耐,兒子也沒啥能耐,有錢人都在北京買房了。”他嘆著氣,雙手插在褲子口袋里,顯得有些駝背。
“爸!”一個扎著辮子的瘦高女子在背后叫他。聽到這一聲,王立柱精神了,臉上又有了笑模樣。
兒媳婦來了,一天之中的第一項任務(wù)完成。他揚起手跟站在身邊的張紅英打了個招呼:“我先走了啊,回去送孫子上幼兒園。”
編輯:于瑋琳
關(guān)鍵詞:排隊 北京 燕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