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張海:筆走龍蛇 壯寫時代
他搦管染翰60余年,不但四體皆能,還獨創(chuàng)了別具一格的破鋒行草書和草隸,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書法大家。他轉益多師,品流詳雅,對書法藝術充滿熱愛,藝術主張領風氣之先。他在河南從事書法組織活動30多年,使河南書協(xié)成為全國書法界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他任中國書協(xié)主席6年來,在同道共同努力下,書協(xié)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為領導和業(yè)內所認可。
他是中國書協(xié)成立30年以來,專門從事書法組織、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活動時間最長的一位,他既有戰(zhàn)略眼光,又極富創(chuàng)造性,還特別注重落實的具體措施是否科學合理。 他就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張海,中國書法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
翰墨情緣自幼結
1941年,張海出生在河南偃師農村一個普通人家。他對書寫的興趣與生俱來,自打認識字就愛寫寫劃劃。上了小學,對寫字就更加敏感,看到哪位老師的板書好,就在下面模仿。
上到三年級,張海漸漸離不開毛筆了,家里的廢紙幾乎都被他用來習字,廢紙實在不夠用,干脆在讀過的課本上寫仿。當小學教員的叔父對此很是生氣,責問:“你這功課會不會,就把課本都劃花了!”并當場考試張海,結果他竟然都會,也就不追究了。通過此事,張海意識到必須先把功課學好,才能去練習書法。家長們看到張海的學習成績不錯,字也寫得漸好,轉而開始支持他習字。
這樣到四年級,全校都知道張海的毛筆字不一般。一次,縣里一位知識青年劉秋鳳要來學校作報告,當時學校書法最棒的郭老師有事不在,老師們便推薦張海寫歡迎標語。學校門口正好有一口井,往來汲水的鄉(xiāng)親看到張海寫的標語,不禁交口稱贊。受到表揚和激勵的張海第一次感到書法還真能派上用場,習字的興趣愈發(fā)濃厚。
初中和高中階段,張海成了學校各種標語、板報的主要書寫者兼執(zhí)筆人。偃師有許多古代碑刻,張海常常一邊臨摹一邊琢磨,遇不懂之處就向老師們請教。
高中畢業(yè)后,張??既胄锣l(xiāng)師專,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安陽市。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風起云涌的政治運動需要有人寫寫畫畫。人們知曉張海有書法基礎,就把他推薦到文化宮,后在毛澤東思想宣傳站。從此書法成了張海的工作和專業(yè)。由于技術條件所限,那時無論搞宣傳還是辦展覽,大小標題、版面說明,都靠手寫。出于工作需要,張海不但要熟練掌握楷、隸、行、草、篆、魏碑等書體,還得會寫美術字。那時起,他開始了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學習。
彼時書寫的任務很繁重,安陽市大街和廣場都有巨大的標語牌,張海他們都得刷上紅底,用排筆蘸白漆寫標語。不幾天就有新標語,新標語一來,不分晝夜就得刷寫好。安陽市開各類大會都在中心廣場,廣場四周各配兩個豎聯(lián)一個橫標,每次開會都要寫一遍,布置四面。大會不斷,張海他們也勞作不斷。
盡管工作繁忙,張海卻愛上了書法藝術。他覺得既然是藝術,就得有人學習和傳承。從1969年開始,他在安陽市開辦了中小學生書法學習班。起先是自己教,后來學生多了,陸續(xù)請書法前輩來講授,自己負責組織管理。當時,這樣的書法學習班在河南乃至全國都屬鳳毛麟角。
1971年前后,張海聽到一個傳聞:日本某書法家代表團訪華,回國前對中國的接待方說:“再過10年,中國就得到日本學習書法了。”張海很受刺激:“書法明明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現(xiàn)在怎么會差到可能要向日本學呢!”從此他更堅定了為中國振興書法盡一份力的使命。
除了每年寒暑假辦班外,其他的業(yè)余時間他也用來普及提高書法。他還較早地組織作者到省內的六朝古都開封、省會鄭州,省外的上海、浙江等地學習交流。
1975年,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安陽毛澤東思想宣傳站改制成群眾藝術館,張海被任命為副館長。熱愛書法的張海想把幾年來收集到的書法佳作結集出版。1976年初,書法大家、時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先生到安陽出差。領導通知張海去陪同趙樸老的時候,他正在戶外寫大標語,只見他身穿黑大褂、上面滴了不少油漆,趙樸老笑稱他為“工人書法家”。當張海向趙樸老提出“要出一本書法作品集并希望題寫書名”的要求時,趙樸老欣然應允,題了“書法作品”四字墨寶。于是該《書法作品》集在1976年10月殺青出世— 這也許是動亂結束后全國第一本書法集。
編輯:羅韋
關鍵詞:張海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