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盡一名科學家的本分
黃巧云,全國政協(xié)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F(xiàn)任華中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院長、農業(yè)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際土壤學聯(lián)合會土壤界面反應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席、國際環(huán)境生物地球化學學會執(zhí)委、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一名具有前瞻能力的青年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這樣評價黃巧云。
30多年前,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黃巧云懵懂中僅僅因為自己化學成績突出,選擇了華中農業(yè)大學土壤與農業(yè)化學專業(yè)。當時的他完全不知道也無法想象,自己會在這條未知的路上走多遠,或看到怎樣的風景。長期的學術積淀賦予了黃巧云敏銳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判斷力。上世紀90年代中期,各類交叉學科方興未艾,他敏銳地感覺到土壤學科迎來新的機遇。而后,他站在學科前沿,戰(zhàn)略地把握了學科發(fā)展的方向,推動了土壤化學與土壤生物學的交叉結合,成為最早建設和推進國際新興研究方向———土壤界面化學的科學家之一。
■■他立志要成為科學家
在旁人眼中,黃巧云是注定要成為科學家的。兒時,早慧的他對書本就有異于常人的渴望,在那個沒有多少娛樂的年代,他勤奮好學、成績優(yōu)異的故事在十里八鄉(xiāng)被傳播。中學時代,在一篇題為《我要長征十萬八千里》的文章中,對人生規(guī)劃還很模糊的黃巧云憑直覺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科學家,之后他一步步努力攀登,目標逐漸變得清晰明朗,直至實現(xiàn)。
今年剛邁入知天命年紀的黃巧云出生于湖北省黃梅縣,世代以務農為生?;叵胪隁q月,黃巧云直說“很普通”,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對那個年月的記憶大致相同——“大家日子過得都很貧窮,吃飽飯是最大的幸福”。
在那個叫做黃哲符的小村子里,黃巧云度過了自己的小學時光。時至今日,黃巧云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每個月都要到村附近的磚窯“出磚”,將剛剛冷卻的磚從火窯搬出,放在規(guī)定的地方排碼整齊。這點體力活對農家子弟而言不算要緊,但最痛苦的是磚窯里灰塵太大,“一天下來嗆得太難受”。但無論外界如何喧囂紛擾,黃巧云靜心讀書的志向從未動搖,“我的性格可能適合讀書吧。”黃巧云這樣總結道。
升入中學后,由于就讀的學校在鎮(zhèn)上,黃巧云早上5點鐘就得起床,然后步行8里崎嶇小路去學校。在今天看來,那段日子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而言充滿艱辛。黃巧云每周帶一盅咸菜,就著用大鐵鍋蒸出來的米飯,一吃就是兩年;冬天學校寢室漏風,他不得不用繩子把棉絮和父親給他編織的竹板床捆起來,將腳部纏緊才能入睡。即便這樣,讀書帶來的巨大滿足和樂趣讓黃巧云從不在意那些困苦??嘧x中,黃巧云迎來了高考,并最終成為黃哲符村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
學士、碩士、博士,求學路上一路走來,黃巧云灑下辛勤的汗水。和周遭的同學一樣,經歷過動蕩年代的他深知到高等學府深造的不易,他篤志好學,求知若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學校里始終成績傲人。與此同時,他做一名科學家的人生目標也逐漸清晰豐滿起來。
■■與土壤學“先結婚后戀愛”
“與土壤打交道,我也并不是一開始就愛上它。”雖已是我國土壤學領域的頂級專家,但黃巧云并不諱言他與這門學科是“先結婚后戀愛”———“先進入這一領域,通過學習和與老師交流,漸漸發(fā)現(xiàn)了它的趣味所在,最后選擇一直鉆研下去。”他說。
黃巧云說自己當初填報志愿選擇專業(yè)時,就如一張白紙,完全沒有什么概念和想法。由于高考化學成績出眾,他選擇了華中農業(yè)大學的土壤與農業(yè)化學專業(yè),“當時想法很單純,我是從農村出來的,了解農村的貧窮落后,總想學些東西能為改變農村做點什么。”
從1980年考入華中農業(yè)大學土壤與農業(yè)化學專業(yè)學習,到1992年獲得土壤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十多年的學習和積累使黃巧云對本領域的認識愈加深入,他逐漸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學科的重要意義。他這樣評價土壤:“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土壤是農業(yè)的基礎,農業(yè)是整個國家的生命線。”在這種認識下,黃巧云開啟了他的研究之旅。
為了拓展自己的視野,從1993年開始,黃巧云遠渡重洋,開始了海外游學經歷。他先去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做訪問學者。此前在國內,黃巧云一直從事的是土壤礦物化學方面的研究,而踏出國門后的見識為他打開了土壤生物化學的嶄新之門。在加拿大,黃巧云敏銳地意識到,環(huán)境與生物技術正蓄勢待發(fā),在21世紀必將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而他在加拿大的研究課題正與此相關,主要涉及土壤中的酶,作為生物過程的一個催化劑,與土壤礦物的相互作用方面的機理研究。這一課題將黃巧云的研究領域從此與生物化學聯(lián)系在一起,走上了一條視野開闊的發(fā)展之路,并有了以后一系列的學術成就。黃巧云感慨,加拿大之行,是他學術研究生涯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
此后,他又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開展了半年的合作研究,這段時間里黃巧云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全新的思考與認識。在他看來,將土壤學研究與生物化學研究相結合,用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理論、方法和技術來解決土壤及環(huán)境問題,例如研究酶、DNA等生物分子與土壤礦物、有機物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這將是土壤環(huán)境領域的前沿問題,需要研究者去深入探討。1998年—2000年,黃巧云在日本山口大學做訪問學者,繼續(xù)開展土壤礦物、有機物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文化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讓游學海外的日子難免寂寞孤獨,帶著對祖國的眷戀,黃巧云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之中。多年的海外游學經歷使他真正成長為一名有著國際性視野、前瞻性思維的土壤生物化學家。這段經歷也令黃巧云對自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人生座右銘有了更充分的體悟。
編輯:羅韋
關鍵詞:黃巧云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