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張俊:“有些工作雖然危險 但總要有人去做”
北京胸科醫(yī)院護士張俊 攝影/和冠欣
在援助武漢的北京醫(yī)療隊中, 1995年出生的北京胸科醫(yī)院護士張俊覺得去武漢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椋拔矣薪?jīng)驗,牽掛又少,報名正合適”。進入隔離病房之后,很多挑戰(zhàn)與收獲超出了張俊的預想。這段時間,張俊對父親說過的一句話感受越來越深——“有些工作雖然危險,但總要有人去做。”以下為張俊近期部分日記的節(jié)選。
1月27日 出發(fā)
告訴媽媽要出發(fā)去武漢的時候,她好像有點沒反應過來,過了一會兒又打電話說要來送送我,那時我們已經(jīng)在去機場的路上了。
報名來武漢這事,我覺得是理所應當?shù)摹?剖依镆痪褪悄挲g大些的老師,結婚有孩子了;要不就是剛畢業(yè)參加工作的,我這個年齡正好,有經(jīng)驗、又沒太多牽掛,最適合到一線來。
飛機落地時已經(jīng)很晚了,去駐地的路上,窗外一直黑漆漆的,但能看到一棟高樓上打出的“武漢加油”的口號,相信我們一定能讓這座城市好起來。
1月31日 首戰(zhàn)
經(jīng)過前期培訓,我今天第一次進隔離病房。運氣特別好,跟中醫(yī)院的蔡衛(wèi)敏老師搭班,她上過非典一線,又告訴了我很多技巧:脫防護服的時候要從里面卷著脫,里面穿得刷手服脫的時候也要提著上面。
今天進病房,護理的第一個病人是個女患者,她有些口渴,我?guī)退蛄艘粔責崴N移綍r在結核病房總要叮囑病人用藥的事情,在隔離病房里,好像生活上的照顧更重要一些。
能看得出來,他們每個人都想和醫(yī)生護士多說幾句話,多得到些關心。一天下來,我說得最多的就是叮囑他們多吃飯、多喝水,肯定能夠好起來。
2月8日 緊張
第一次從隔離病房出來,出了好多汗,褲子都濕透了。第二次進去沒出這么多汗,我一下有點緊張,怕自己防護沒做好,是不是哪里扎得不嚴實。隊里的老師安慰說,這是因為熟練了,身體沒那么大反應了。
這種緊張的感覺只會存在于上班前后這段時間,收拾東西的時候,總怕漏了什么。只要一上了去醫(yī)院的班車,就好像去執(zhí)行任務一樣,害怕的感覺一下沒了。
好多生活上的習慣也改變了,以前被爸爸媽媽保護得太好了,回到家里什么活兒都不用干。現(xiàn)在為了防護的需要,每天回來都要用消毒水洗半個小時衣服。
我特意準備了一身衣服,只有上床睡覺時才穿,爸爸媽媽看到我這些改變,應該也會很高興吧。
2月16日 挑戰(zhàn)
病房這幾天開始對一些病人插管、上呼吸機了,這可能是我到武漢以后要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了。想想這能給病人帶來更好的治療,怎么也要頂上去。
插管之后,護理任務和ICU病房的強度差不多,對體力有更大的要求,也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自己沒在ICU干過,怕拖了隊伍的后腿。
只能邊干邊學,還好有經(jīng)驗的老師教了我不少:在給病人翻身的時候,怎么把胳膊和腿先抬過去,然后再托底下就能省不少勁;怎么檢查管路里是不是有積水,怎么用膠布固定好管路就不會輕易脫落。
2月20日 爸爸
跟家里聯(lián)系時,媽媽總會問很多問題,吃住習慣嗎?工作累不累?病房里情況怎么樣?
自己從小身體就有些弱,時不常地就會發(fā)燒,媽媽肯定是在擔心這些。到武漢以后,為了預防感冒,有時候會吃片泰諾,但也不敢多吃,怕值班的時候沒力氣。當然,這些事都沒告訴媽媽。
讓我沒想到的是爸爸的改變。以前他跟我交流不多,做的總比說的多,這次到了武漢,爸爸好像特別想跟我多說點什么,但他還不是太懂和女兒交流的技巧,就總跟我“匯報”每天做了什么、去了哪里,拼命找話題,那樣子特別可愛。
2月25日 堅守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已經(jīng)慢慢適應了現(xiàn)在的工作節(jié)奏,不再害怕了,跟病人交流起來也順暢了很多。
有個女患者氧氣已經(jīng)開到了最大,還是說憋氣,我能判斷出來,她是因為太緊張導致的,就跟她說放松下來,努力把每口氣都吸進去。
這幾天的好消息不少,幾個病區(qū)很多患者都康復出院了,聽同事說,我護理的那個插管病人對吸氧的需求也在漸少,這是好轉的跡象。
最近想起剛上班時被分到和傳染病打交道的結核科,心里有點茫然,爸爸跟我說:“有些工作雖然危險,但總要有人去做。”為了讓武漢好起來,我們可能還要在這里堅守一段時間。(文/北京青年報特派武漢記者 劉汨)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張俊 武漢 病人